时间:2021/2/28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王连山,男,汉族,中共党员,年农历五月初三生,山东禹城人。年12月在沈阳军区旅大警备区当兵,年进藏在错那县工作,年8月1日结婚,年退休。年,王连山与老部队联系上。

年12月,我在沈阳军区旅大警备区当兵。

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买了张旅游地图。在地图上,我看到内蒙古、甘肃、青海、西藏这些地方特别空旷,我就常想这些地方要怎么办。

献给故乡的歌-《伟大的错那,我爱你》

我常常思考这些问题,年7月6日,我正式给连党支部打报告,要求退伍后到西藏安家落户,去祖国最需要、最艰苦的地方,戍边固土。

最开始部队不同意,后来经过几次交流沟通,部队同意了我的请求。沈阳军区派了5辆列车欢送我们。在甘肃柳园,我们40多人,连带家属共60多人互相道别,进疆的进疆、进藏的进藏。

进藏的车又走了一周,我们于年5月1日到达拉萨,又过了十几天来到了山南。分配方案很快出来了,分到贡嘎、扎囊、乃东、曲松、桑日县的都有,也有人分到错那。

当时,我们10人都要求到边疆去,到山南最艰苦的地方去。经过政审,我们10个光棍去了错那。

谈起进藏,我从没后悔过。今天再来看,我来西藏是时代的造就,也因为我的理想。曾经无数的革命先烈为了解放这片热土抛头颅、洒热血,到了和平年代,我认为我有义务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把这些地方保卫好、建设好。

后来的西部大开发完全印证了我当时的选择,这是我最大的欣慰,这是后话。

进藏之后,我们都在想,我们这辈人要怎么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刚到错那,政府就给我们盖了房子,还给了我们鸡和猪,我们都在拼命干活,只想为这些偏远地区多做点事。

但是刚进来,我什么也不会。藏语不会说、水不会背,还有高原反应,干起活来也气喘吁吁。各种的不适应导致我生病了,我想吃家里的东西,想吃部队的盒饭,但是都没有。我想喝水,但水缸里一滴水都没有,还得靠自己背。

那时,我们10个人中有3人都跟藏族同志结婚成家了,他们成家后生活得不错。我觉得为了长期安定下来,为了更好实现我的理想,在这儿成家比较现实。

之后,经过区委(公社)书记介绍,我认识了现在的妻子巴桑曲珍。年8月1日,我们正式结婚。

其实刚认识巴桑曲珍时,她对我也有所顾虑。但是经过时间的考验,证明我们的选择都是正确的。她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操持家里家外,给我留下了充足的时间做好文书工作,让我可以安心地完成理想。

我就这样一直在错那安心地待着,一度认为我会一直在基层最艰苦的地方简简单单、开开心心地过下去。其实曾经我有很多次调到县里工作的机会,但都放弃了,直到有一天,当时的地区民政局副局长王志敏骂醒了我。她教育我,你的决心我们都知道,但干革命在哪里都可以干,要让自己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听了她的这席话,我茅塞顿开。之后,我到县里当文书、站长、商业局长、工会主席、副县长、副书记,年由于身体原因调到琼结县当人大主任。

任职期间,我认识了很多人,也结下了不少人脉关系。年退休后,我从在工作时结交的人和部门那里,争取了多万元的资金,投入了错那县觉拉乡的建设。这笔钱给当地修了桥、水渠、水坝、糌粑加工厂等等,还为当地群众购买了农具和树苗,还有部分资金用于教育。

说起觉拉的那座桥,在我心里它是藏汉团结的象征,是藏汉的联谊桥。

我永远记得那一个秋天,我需要过桥,可是河水渗冰、冰凉刺骨,我当时又拉肚子拉得虚脱,徘徊很久不敢下去。这时,一个藏族阿佳看到了,她问我是要去河对面吗,我说是,她二话不说把裤子挽起来,鞋也没脱,抓起我的胳膊就把我背了过去。

放下我后,她就说了句:“书记慢走。”之后转身就走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曾经帮助过我的人我都一一报答了,唯独这位背我过河的阿佳一直未找到,所以我在那里修了桥,为民造福。我将那座桥取名为罗杰桥,当地老百姓却称之为书记桥。

回想起这些点点滴滴,我真的舍不得离开西藏。风风雨雨40年,我的家扎根在这里,我亲眼见证了在党的领导下西藏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永远记得这份恩情,我不愿意走。

我的故事虽然简单,但是我希望大家可以从中学习“以藏为家、以藏族为亲人”的思想观念,只有这样,西藏才会建设得越来越美好,这也是我经常教育给儿子们听的。

年至今,我再也没有回过觉拉,今生我想再回去一趟。

责编:崔昭汤倩

主编:普布旺堆

投稿邮箱:weishannan

.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iongjiezx.com/qjfz/18373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