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shadowsextinguishthesun 本章缘起 写这一章属于临时起意,源自于上一篇东段分类逻辑中夏老师对雅拉香布(YarlaShampo)属于拉轨岗日山脉(LhagoiKangriRange)的疑问这类疑问其实很正常,同时也是国内人文地理领域现状的一个缩影。在面向公众的资料中,对于这些地理现象往往是用一些似是而非、又或者极其笼统的辞藻草草带过,缺乏一套很明确的逻辑去对细节加以解释,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是停留在要么煽情、要么秀图的套路上,有价值的信息则是少之又少例如拉轨岗日山脉,我想每个去过西藏的人,都或多或少对这个名字有所印象,而且几乎肯定身在此山中过(卡若拉冰川),但是更多的细节,其来龙去脉,恐怕就难觅芳踪了与许多其他方面类似,对于国际标准,我们往往习惯性地拒之门外,但是自身又缺乏建立一个逻辑体系的意愿和能力,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各样的以讹传讹、异想天开,最终就成了一笔难以自洽的糊涂账尤其是在西部的山脉、水系方面,作为一个山岳大国,有大量的山峰、冰川没有获得命名,也从未建立起(大多数人能看得到的)分类体系,正常渠道也难以获得详实有效的数据。在这方面,隔壁人均GDP仅我们1/10的尼泊尔都要做得好很多前些天有位兄弟发了几张图给我,那是尚在用繁体字的年代绘制的K2、慕士塔格、珠峰的手绘地形图,精雕细琢就跟艺术品一样,然而几十年过去了,在这个遥感测绘如家常便饭、开源等高线图俯首皆是的时代,打开我们的主流地图却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空白,很难不令人用消极的眼光思忖这种大踏步倒退背后的原因不过无论在现实世界、还是精神世界,我们总是抱着最悲观的预期,做最积极的努力精神世界方面,本章将一定程度上从地质学的角度,去论证拉轨岗日山脉的界线范围,并提供雅拉香布属于该山脉的有力证据当然,也会有不少颠覆传统逻辑的新观点,或许难免有所争议,不过希望有疑问的朋友,不要为杠而杠,拿出依据来讨论,还是欢迎的希望读者理解,本系列我给自己定的标准非常高,反复推敲、论证、校对是基本程序,如果发现逻辑有问题,全篇推翻重来也是很正常的操作。所以写一篇所耗的精力等于其他的十篇,熬几个大夜是难免的但是尤其经过这次疫情,很多事想想真是时不我待,有心有力去做的时候就赶紧去做,不用特别计较结果。人生的好时光太短暂,有一份力就发一份光,为苟而苟就真是漆黑一片了现实方面,目前五一假期临近,不过近日魔都疫情阴云又有萌动之势,使得原本计划中的帕米尔之行又增加了不确定性。考虑到新疆玄学式的防疫现状,不得已也做好了后备方案若之后数日内出现本地新增,又或者存在确定的当地劝返消息,就只能后队变前队,直接把目的地改为西藏(或其他地方),然而考虑到目前已然很不理想的天气条件,若真要临时改路线,具体走什么线路,只能根据届时的天气状况现场决策了疫情说到底,管理层并不在乎你们多少人得病、或者死了多少人,它真正害怕的是出现医疗挤兑、从而导致的社会秩序崩溃。在这一点上,所有国家的管理层都是一样的尽管我非常理解本国医疗资源匮乏、经不起挤兑、从而必须严控的防疫思路,但是在目前全球大部分国家无视或无力防疫、加速解禁的大背景下,除非做好了长期闭关锁国的准备,否则延续这种思路,随着时间的推移只能让自己越来越被动只要打开国门,0确诊就是不可能的,一定会是星火燎原之势。而当务之急不仅是打这个仅半年有效的疫苗,更在于如何扭转人们一年多来已经根深蒂固的、有点风吹草动就封城封路全员检测的惊弓之鸟心态如何引导人们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开启国门后可能出现的疫情流感化态势,让人们在有确诊的情况下也能泰然生活,这才是重中之重什么中高风险这种甩锅手段早就可以取消了,隔壁印度一天新增30+万,这么大的基数就决定了新冠已经不可能被完全扑灭,你还搁这1例就中风险。有病例就流调就排查,其他人该干啥干啥,就像魔都今天那个解除隔离后复阳的,就处理得很合理在国内加速老龄化、生育率断崖的大趋势下,在人口结构彻底恶化之前,尚有大约10年左右的冲关时间。长期关闭国门,很有可能就错失了最后扭转趋势的一线机会除了一味被动死守,真该早做打算了—NEXT—关于本系列 《喜马拉雅分类版》 (ClassificationoftheHimalaya) 以下称《16版分类》 本系列起源于已故美国登山协会(AmericanAlpineClub)专家胡波特.亚当斯.卡特(H.AdamsCarter)先生于年整理编撰的《喜马拉雅分类版》(ClassificationoftheHimalaya),以下简称《85版分类》,目的是将庞大的大喜马拉雅山脉解构为各不同次级山脉或峰群,对分类后的各区域做精细化理解由于时代背景、信息获取渠道等种种限制,仅有1万余单词的《85版分类》在内容上较为单薄,除了罗列山峰名称、地理分界线之外并无其他内容,其中也存在较多错误《16版分类》,则是作者根据《85版分类》所主张的喜马拉雅山脉全域分类标准,结合当前所能收集到的数据,以及作者本人实地考察结果,重新撰写的关于介绍喜马拉雅山脉各独立区域详细情况的综合性人文地理资料集因成文始于年,故称16版,为暂称《16版分类》的研究,是旨在以主要河流、垭口、地理低点等地理分界线为逻辑依据,对大喜马拉雅山脉(GreatHimalaya)进行拆解,形成各独立分段,有助于从细节上观察、了解、分析喜马拉雅各地区的自然地理、社会人文、民族宗教、环境生态等方面,从而探索和理解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带来的深刻影响,以及表现生态环境多样性对人类社会存续发展的积极意义由于涉及的信息量巨大,《16版分类》目前已持续推进5年,仍处于进行中,截止本篇共完成25个章节、23个独立分段(目前大喜马拉雅全域确认43个)按目前各方条件乐观预计,完成全域所有分段考察还需大约15-20年在这些已完成的分段中,部分分段的数据、影像资料已非常充分,有些则存在若干错误、影像资料不全、或无法确认的部分,希望读者有限参考《16版分类》以作者对喜马拉雅各区域进行实地考察与拍摄、并进行独立研究为前提,原则上不写没有涉足过的区域文中所有地图、照片、文字均由作者本人单独完成本《16版分类》为原创系列,所有图文仅供阅读参考,未经作者同意,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转载、抄袭,并禁止用于任何商业活动—NEXT—关于作者 镜之形而 非职业独立旅行者 环球旅行游记 藏地人文地理 《天高地厚》喜马拉雅徒步系列 《喜马拉雅分类》资料集 《最熟悉的陌生人》日本户外系列 《旅行,直到另一个世界,在尼泊尔》作者 (ISBN:5) 穷游精华作者 知乎LV5创作者 个人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