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仓央嘉措 也许你不知道仓央嘉措,但一定听过他的情诗,很多人认识仓央嘉措,都是因为他的情诗。仓央嘉措的诗运用细腻真挚的手法,赢得了广大民众的心。可以说他的诗歌已经超越了种族,超越了性别,成为世界的一大宝藏。 在仓央嘉措所写的诗歌之中,有着年轻少年少女们初初相识之时的懵懂纯真的羞涩,也有着两人两情相悦相处时的美妙感动,还有着求而不得的痛惜之情以及一诺定终生的坚贞不渝更有真情付之东流的痛彻心扉…… 而他的一生像是一个传奇,本来只是一个普通的居民,却被认定为六世达赖,接受民众敬仰。可他又生性浪漫,在入住布达拉宫之后,经常偷偷跑出去,在小酒馆中寻找着自己的爱情。 因为政权争斗,他成了傀儡,在被押进京途中,神秘消失。此后,人们对他的结局有过各种猜测,有人说他去了别的国家传道,有人说他被秘密杀害,也有人说他被偷偷放走...... 这样的结局,为他的人生增加了一丝神秘色彩,让他像他的诗词一样,难以让人忘记。从成为达赖到失去消息,仓央嘉措出现在人们视线中只有9年,在这短短的时光里,他却用他的叛逆和情诗让我们都记住了他。 历史记载,仓央嘉措这一生共有三位情人。初恋情人——仁珍旺姆,梦中情人——达娃卓玛,当垆女子——于琼卓嘎(民间习惯称“玛吉阿米”的就是她)。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初恋——仁珍旺姆。 仓央嘉措8岁时,就能在纸上写字,11岁时,写出著名的《马头明王诵》。当时的藏王桑杰嘉措害怕自己大权旁落他人之手,所以对五世达赖喇嘛圆寂的消息进行了封锁,导致仓央嘉措迟迟未能转正为“六世达赖喇嘛。 但这样一来,反倒给仓央嘉措创造了自由快乐成长的机会,每天可以自由的做一个普通人家的少年可以做的事情。在当时的西藏,一般年轻人到了十四、五岁就已情窦初开,甚至可以结婚生子。 但是纸终归包不住火,藏王桑杰嘉措隐瞒五世达赖圆寂的行为还是被康熙发现了。这时的仓央嘉措已经十五岁,成为玉树临风的翩翩少年。更重要的是,他正处于热恋之中,有了自己倾心相爱的女孩,她叫仁珍旺姆。 毫无思想准备的仓央嘉措对突如其来的巨大变故搞得措手不及,如果让他自己选择,如果他知道这样将永远离开心爱的仁珍旺姆,我相信他一定不愿意去。但西藏是全民信佛、政教合一的社会,虽说当时红教与黄教、白教、花教一起并称藏传佛教四大教派,但黄教势力最大,又以藏王的名义掌握着全西藏的政权,居于统治地位,其他教派都必须接受黄教的领导。 因此仓央嘉措即使再不愿意离开心爱的女人,他的全家对藏王的旨意也是不敢违抗的,只能乖乖接受命运安排前往布达拉宫。据说离开时,他连见仁珍旺姆一面的机会都没有。这对苦命情人的恋情就这样匆匆地结束啦。 来自山南地区琼结县的姑娘——达娃卓玛 仓央嘉措被迫离开家乡和初恋情人仁珍旺姆来到拉萨布达拉宫后,也曾痛定思痛,斩断情丝,一心想当个称职的达赖喇嘛活佛,但当时的藏王桑杰嘉措出于对权力的欲望和贪婪,不肯将权力移交给业已达到亲政年龄的仓央嘉措,仓央嘉措终于明白自己不过是桑杰嘉措的傀儡。 这使得仓央嘉措对达赖喇嘛这一职位心灰意冷起来,从此不再关心政事,并怀念自己以前男欢女爱的生活,开始纵情声色。 为了驱除孤独,仓央嘉措不再拘谨于幽静的苦修生活,夜晚他会脱下僧袍,换上长袍,化身为风流倜傥的公子,去饮酒、作诗、欢歌、起舞。也是这样,他遇见了第二个心爱的姑娘,来自山南地区琼结县的姑娘——达娃卓玛。 不是爱情选择了他,而是他选择了爱情,因为除了爱情,他一无所有。和上一段爱情一样,甜蜜的日子没过多久,美丽的姑娘就消失不见了,应该是被秘密安排走了。毕竟,仓央嘉措的一行一动都被监视着,第巴大人怎会不知呢?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两次爱情都被扼杀掉了,可仓央嘉措追逐爱情和自由的心从未停止。向往自由的心情像荒长的野草,迅速爬满了仓央嘉措的脑海,终于,在一天夜里,他脱下僧袍,换上素衣,走出了戒备森严的布达拉宫。 冬夜的拉萨,寒冷至极,可是在仓央嘉措的心里,却是温暖无比。走在街头,扑面而来的浓浓烟火气,让他感觉到自己是来到了“人间”。流连在拥挤的街头,徜徉于热闹的酒肆,他重新举起了热爱生活的火把。 驻足“人间”,他化名宕桑旺波,在一个简陋的小酒馆里。他遇见了长相酷似自己初恋情人的玛吉阿米,他们马上陷入情网。 洁白的明月出东山,缓上天顶多明亮。我被月光照亮的心房,映现出玛吉阿米的模样。从此,仓央嘉措白天在大殿上敷衍,晚上就走入酒肆同玛吉阿米约会。在仓央嘉措和宕桑旺波之间,他也曾困惑: 我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把握不住该怎么办? 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和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 对仓央嘉措来讲,这段经历,是劫也是缘。 仓央嘉措出自红教,红教是允许僧侣结婚的。可是,控制大局的黄教不准僧侣谈情说爱,更不准结婚成家。这对于血气方刚的仓央嘉措来说,是难以忍受的。 但是,从小对于佛充满向往的仓央嘉措,宗教的信仰让他的心在不停地摇摆:我默想喇嘛的脸儿,心中却不能显现。 我不想爱人的脸儿,心中却清楚地看见。 少年的他,既有对佛法的向往,又有对爱情的追求,矛盾而复杂。可是,六世的达赖在真爱面前,还是选择了遵从自己的内心: 我爱你,但与你无关,即使我站在恒河的日暮前,祈求你的重生,哪怕我将因此被剥夺我,权力的宝剑。 威武的大王变成了温婉的情郎:静坐焚香观法缘,不见如来,镇日空凝想。只有情人来眼上,婷婷铸出娇模样。 他难以自控,并且用诗描述了自己的决心:若以这样的精诚,用在无上的佛法,即在今生今世,便可肉身成佛。 对待任何事,如果都怀有初恋般的热情,那么,成佛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仓央嘉措的诗歌里,不仅有着深厚的宗教之爱,也有着寻常的男女情爱。他的名字,在藏语中是“音律之海”的意思,这也成了他一生的预言。 在他短短的24年里,他的诗歌不仅感动着年前的无数人,也感动着年后的我们。 他的人生短暂而辉煌,却一直在信仰和爱情之间彷徨。一颗清净无邪的心始终找不到安放的故乡。坐在佛前,他也曾想过放弃: 最好不相见,便可不相恋。 最好不相知,便可不相思。 最好不相许,便可不相续。 最好不相遇,便可不相聚。 安得与君相决绝, 免教生死作相思。 可是,终究,在经殿香雾中,他这样说:那一夜,我听了一宿梵唱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他开始夜夜流连民宿酒坊,和自己心爱的姑娘厮守缠绵: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玛吉阿米握着情人的手,同时也感受到了他内心的不安,但是面对情人的问话,玛吉阿米还是坚定地回答“若非死别,绝不生离”。最终,这段良缘,却无善终。玛吉阿米被处死,仓央嘉措被囚禁。 冰火两重天的改变,让他愈发加深了对未来的迷茫,对现实的珍惜。内心纠结的他只有把自己心中的真实感受诉诸笔尖,写下了一首首千古绝唱。 终究,这位多情的喇嘛还是成了政治上的牺牲品。他触犯了龙颜,也被拉下了神坛。一直在苦闷中挣扎的仓央嘉措,反而一下子轻松起来,他终于可以放弃了傀儡的形象,做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情郎:为了死,我才一次次的活了下来。我们的爱,比死亡还要理所当然。 他选择了爱情,希望自己能浴火重生。 在去往京城的路上,望着湛蓝如水的青海湖,他仿佛看到了情人明亮多情的双眸,多年来的纠结和不舍,霎时间也消失无影踪:未知来生相见否?陌上相逢在少年。 仰望天穹,他一眼看透了凡尘:天上的仙鹤,借我一双洁白的翅膀,我不会飞得太远,看一眼理塘就回返。 就这样,一位被神化了的诗人,终于放下另一头压着自己弯腰的枷锁,走进了自己向往的远方。 仓央嘉措的家乡,就是四川的理塘。7万人口的县城,密集诞生了几十位举足轻重的活佛。只是因为仓央嘉措最后一句:到理塘转转就回,因此新的活佛也只好继续在理塘寻找了。 细看仓央嘉措的一生,他跳跃于三个世界里: 在佛的世界里,他是一个“异类”;在人的世界里,他是“最美的情郎”;在艺术的世界里,他又是一朵璀璨的“奇葩”。 24岁,最美的年华,24年,短暂的人生。就是因为他对如来的忠诚,才让他矛盾于自己向往的爱情。他的诗如同用圣洁的雪水洗过,三百年来,仍然叩击和净化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多年前,他消失在青海湖畔,一个个美丽的传说给予了他诸多美好的期盼。 只愿在他想到处,不负如来不负卿! ▍声明:内容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识别下方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iongjiezx.com/qjfz/18547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