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8/4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安妮杂记:

别把女人逼得太狠。要知道兔子急了,也会咬人的。

本期故事主角:何瑞琼

1

何瑞琼是广东新会人。年,她和梁宗岱结了婚。

对于自己的结婚过程,何瑞琼说:自己父亲和梁宗岱父亲是老友,自己哥哥和梁宗岱是中学同学。当初梁宗岱请何瑞琼的哥哥帮忙,认识了自己并且订了婚。

何瑞琼希望婚后能继续读书,请梁宗岱和婆家说情。但是“梁竟不敢向公公开口”,只是说两年后他会出国,那时候他手头就会有钱了,可以每年寄给她三百元做书费。梁宗岱后来确实去了法国留学,但梁去法国之后,只给她寄了十磅便再没下文。何瑞琼最后把自己的首饰卖掉,才读完了广州的护士学校。

半年以后,梁宗岱回国。梁对她说:自己将去北大任教。看到丈夫事业有成,何也是高兴的。以前的种种不快,也就不再提了。谁知梁这一去,从此杳无音讯。半年后,梁宗岱写来一信,说:“愿以二千元为名誉赔偿费,从此男女婚嫁不相干涉。”

何瑞琼看完信,当时就急了。她向婆家要了两百块钱,立刻赶到北京。

梁宗岱

2

梁宗岱在巴黎留学时,他的同学就调侃说:“你想找梁宗岱吗?哪里女学生最多,哪里就有他。”翻译家罗大冈回忆:“由于准备毕业论文,不知道选什么题目为好,我很想拜访一次著名的法国文学专家梁宗岱先生,向他请教。没有想到,他一开口就问我:‘你们中法大学的女生谁最漂亮?’我不觉为之一愣,结结巴巴地回答不上来。”

梁宗岱在欧洲认识了徐志摩,梁宗岱能去北大任教,是因为徐志摩专门写信向胡适推荐了梁。梁宗岱回国后,认识了女作家沉樱,之后两人越走越近。再然后,梁宗岱便写信给正在广东侍奉公婆的何瑞琼,要和她“从此男女婚嫁不相干涉”了。

何瑞琼赶到北京梁的住所,发现大门紧闭,梁宗岱外出了。何瑞琼告诉门房自己的身份,门房便给了她钥匙,让她住下了。那时清朝被推翻还没多久,不少女人见了外人都羞手羞脚的。千里寻夫,丈夫却不在。人生地不熟的何瑞琼,不仅孤身一人找到丈夫的住处,而且把自己安顿了下来。这虽是件小事,但能看出来何瑞琼并不是一个遇事就手足无措的女人。

梁宗岱(左一)在法国

3

几天后,梁宗岱回到北京。见何瑞琼在屋里,立刻就赶她走,把她的行李都扔了出来。何瑞琼当然不干,而且她也没有退路了,自然大闹起来。梁宗岱是胡适作为人才“延揽”来的,所以这件事最后就闹到胡适那里去了。

当时北大历史系主任陈受颐,是梁宗岱在岭南大学读书时的国文老师。胡适就和陈受颐一起上门劝说梁宗岱:毕竟老婆已经找上了门,两口子就这么过吧。

中国人讲究尊敬师长,你梁宗岱不给胡适这个“领导”面子,难不成还不给老师陈受颐面子吗?胡适以为自己这一劝说,那是必定马到成功的。谁知梁宗岱不仅不理这一套,而且还跑到陈家大吵大闹,一定要把何瑞琼赶走。

胡适的太太江冬秀,那是著名的“大太太保护协会会长”,平素最恨男人抛弃老婆。看见何瑞琼的遭遇,自然打包不平,索性把何瑞琼接到自己家里住下。胡适家可不比陈受颐,很多当时有头有脸的人,经常在胡家进进出出。

梁宗岱不敢上胡家来闹了,但是何瑞琼能在胡家住一时,不能在胡家住一世,这事终究还是要有个了结。看到与梁宗岱这样的态度,何瑞琼决定认命了。她同意和梁分手。但是离了婚,她便没有了收入来源,所以她要求梁给她五千五百块钱,作为今后的生活费。

胡适(左)与江冬秀(右)

4

何的要求,在胡适看来也是合理的。他劝梁宗岱劝把钱付给何瑞琼,两人的关系也就此了结算了。但是梁宗岱说自己没钱,何瑞琼于是就让梁写信向家里要。梁家供得起儿子出国,经济条件是不差的。《何瑞琼谈往事》里写道:“其父来信说,管儿娶妻费,不管儿离婚费,梁于是饭亦不给我吃了。”

何瑞琼没办法,思来想去之后,一纸诉状将梁告上了法庭。女人把男人告上法庭,这在当时还是很少见的。此事一出,立刻吸引了不少眼球。开庭那天,法院人头攒动,记者们争相报道。

法庭上,梁宗岱“身穿米黄色大衣,态度安详,举止潇洒,实有诗人本色”。梁宗岱的辩论本领,在圈里是有名的。做法庭陈述时,自然也侃侃而谈:

“我幼年在家乡广东的时候,确曾由父母做主,说得这位何小姐。当时我就想反对,嗣来因在乡下对于‘离婚’这名词,认为是一件很不名誉的事情,所以也尚未敢鲁莽从事,只将何小姐带到城里读书,给她灌输相当的知识,借此让她可以知道自立,另谋合于己意的人。

她的学费,都是由我供给的,直至我到了法国,入里昂大学读书的时候,仍继续供给她。不料自我去年入北大任教授之后,忽然何小姐由广东来北平找我,责我遗弃她,要求赔偿赡养费五千五百元,我当时以为何小姐和我既然没有结婚,何从谈起我遗弃,很不明白。”

从梁的描述来看,他对于何瑞琼真是仁至义尽,真是一位百分百好男人。可是何瑞琼对于梁的说法,却一丝一毫也不认可。“身材瘦小,面部铅华不施”的何瑞清,操着一口粤语答道:

“他与我民国七年四月十二日订婚,民国九年七月二十日――阴历六月初五结婚。从民国九年到民国十二年,学校放假,他都回家与我同居……我听说他要留洋,所以从老家到广州,通过在岭南大学读书的同乡刘燧元与他商量,我怎么办?他说他省一些钱下来,从国外寄给我,供我读书。可是他只有第一年寄给我英金十镑,后面就再也没有寄钱来……

民国二十年十一月里,他回国后接我回老家同居了一个多月,之后才一人到北平去的……”至于自己来北京,更不是无缘无故的。因为梁寄信给她,要“从此男女婚嫁不相干涉”,试问哪个对家庭一心一意的女人,看了这种信之后会不向丈夫问个究竟呢?

梁宗岱西装照

5

但是梁宗岱只承认与何订过婚,坚决否认和何瑞琼结过婚。何瑞琼说两人结过婚,那结婚证在哪里?没有结婚证,怎么能证明两人存在夫妻关系?既然没结婚,那为什么要付赡养费?

何瑞琼说:两人是旧式婚姻,结婚时根本就没有结婚证一说。“只有龙凤贴三个,新会县风俗,该贴存于婆婆手中。新妇不能过问,必俟婆婆死后,方能自已保存”。

虽没结婚证,但有结婚账簿、梁宗岱写给她的信件等等,可以作为旁证。但法官认为结婚账簿只是订婚时的账目,只能证明订婚。虽然所购金猪、衣帽是结婚用品,但是没有购买日期的证明,所以也不能作为结婚的证据。话说买东西要发票,可真是有用啊。但何瑞琼那时置办结婚用品,哪儿会有发票之类的凭证呢?

因为拿不出结婚证据,何瑞琼的官司眼看要输了。关键时刻,何瑞琼拿出了两张梁宗岱写给她的字条,从字条的内容来看,可以证明两人的夫妻关系。而梁宗岱声称:这个字条不是自己所写。

法官于是让人拿来纸笔,让梁宗岱当庭写字,结果发现“双好”“梁世”四个字,与字条上的字“亟为酷肖”,法官因此认为字条确是梁宗岱亲笔,梁的辩解“饰词搪塞”,“殊无可采”。法庭最后认定两人婚姻关系成立,支持阿瑞琼的赡养费请求。

从前的龙凤贴

6

尽管有了判决,但是梁宗岱却对记者表示:“本人概不承认其为妻,当无给付扶养义务。”梁的朋友朱光潜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建议两人调解,但梁宗岱也不同意。其实调解的话,也并非没有可能。因为拿到判决书之后,何瑞琼只是坚持要梁宗岱登报声明,确认其为合法妻子,至于赡养费等等,都可以慢慢商议。

但是梁宗岱既不肯登报,更不肯给钱,而是找了北大法学教授戴修瓒作律师,要求撤销地方院判决的“先行给付”。结果高院认为“毫无理由”,予以了驳回。

何瑞琼关于夫妻重归于好的希望,彻底破灭了。她要求法院对梁宗岱的所有动产进行查封。法院同时也向北大发函,要求扣押梁宗岱每月的工资。

在这种形式下,梁宗岱通过胡适转交了第一笔抚养费。但是两个月后,不知道梁宗岱是觉得风声过去了,还是有其他原因,总之他又不给钱了。于是,“何瑞琼带警拘到梁宗岱讨索离婚欠款”。堂堂教授,被法警从北大拘至北平地方法院民事执行庭。这个脸,也是丢得够够的了。以至于胡适都在日记中写道:“宗岱名誉大受损失。”

梁宗岱与沉樱

7

这笔离婚费用,梁宗岱始终付得不痛快。因为梁宗岱没有如期清付费用,何瑞琼多次去法庭求助。而梁宗岱则带着沉樱,去了日本。根据周作人日记和《半农纪念》,梁宗岱和沉樱应该在年的7月20日到达日本东京。而年7月22日的《北晨》,又一次报道了该案:

何瑞琼说:现在梁宗岱跑了,我也抓不着他了。那时候要把他押起来就好了。

推事(那时称法官为推事)说:梁宗岱是教授,也是有地位的人,不能妨害他的职业,不能押他。最好在本月月底,你给本院再来一个状子好啦。

从报道上看,法院还是站在何瑞琼这边的。但是梁宗岱带着沉樱去了日本。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一个北平的地方法院,能力其实也是有限的。

不过因为离婚案,梁宗岱的名声算是彻底狼藉了。《法治周报》称梁宗岱“遗弃糟糠”;《北洋画报》说梁宗岱除了遗弃发妻,更“演成赖婚之活剧”。《每周评论》则发文说“一般舆论,对于梁君,没有很好的印象”,认为梁宗岱不配再在北大任教。

北大后来也确实没有再续聘他为教授。梁后来写文章,说自己是因为学术思想冲突,所以主动辞职。但朱自清的日记,却是这样写的:“闻梁宗岱将婚沉樱,惟梁已失业矣。”

何瑞琼据说后来再嫁了,婚后生儿育女,安安静静的过了后半生。由此可见何瑞琼的理想,其实只是安安分分的做个贤妻良母而已。但是梁宗岱把人逼得太狠,她也只能鱼死网破,奋力回击罢了。

毕竟兔子急了,也会咬人啊~

-----nd-----

往期内容三则

连载:我就是我,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人物:《延禧攻略》的原型--关于乾隆的三任皇后

谢谢你,和我离婚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

请把它分享给朋友~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iongjiezx.com/qjfz/18602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