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正热闹 灯火辉煌高声笑 值此元宵节,Newsir祝愿大家 日圆,月圆,圆圆满满 情愿,祝愿,愿愿成真 祝大家元宵节快乐! 《说文解字》里有:元,为始。宵,为夜 元宵,意为新年第一个月圆夜 自这一夜起,月移西去,春回大地 在这一天,有“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浪漫 也有“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的美景 更有“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的画面 元宵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 已经有多年的历史 即便时代变迁, 历朝历代对元宵节的重视也不曾改变 唐寅曾这样写到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北宋欧阳修也曾题下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只是吟诵诗词,便让人产生了无限遐想 好想去看看,去看看古代的繁华 接下来,让Newsir带领大家坐上时光机一起穿越到古代 领略一下当时的元宵节 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辛弃疾 我大宋的元宵节,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场狂欢盛宴。 这一天,“玉皇开碧落,银界失黄昏”。整个城市被五颜六色的灯所点燃,像是天上的星星,洒落在人间,让我感觉如梦似幻。后辈们,让你们看看我们的辉煌,你们可知“卷进红莲十里风”,写的就是我们这代人自己亲手做的红莲灯。若是官宦富户人家,还有全部用白玉做成的福州灯,用五色琉璃制成的苏灯,还有五色珠为纲,琉璃为垂的珠子灯,但我们这些普通人家也就只有看看的份了。到了傍晚,姐妹们便结伴而出,去看艺妓表演,使唤蜂蝶、鱼跳刀门、追呼蝼蚁,我们每每玩的不亦乐乎。看她们“茸茸狸遮梅额,金蝉罗剪胡衫窄”,我们看完更是“归来困顿滞春眠,犹梦婆娑斜趁拍”。流连忘返,难以忘怀。 容嬷嬷“百枝火树千金屧,宝马香尘不绝 飞琼结伴试灯来,忍把檀郎轻别” ——董舜民 要本嬷嬷说,我大清王朝的元宵节绝对能独当一面。每当这一天,皇上都会在圆明园设宴,坐落在圆明园后湖西面的“山高水长”,便是我们一年一度举行元宵节烟火大会的地点,皇上会专门准备特旨赏赐给远道而来的蒙古王公的玉泉酒,膳房大臣会进呈果盒,颁赐给特别受命前来陪同观赏烟火的宗室、外藩、大臣及外国使臣等,奴婢托皇后的福,能一面品尝精细的果品,一面观赏乐部表演“鱼龙漫衍,炫耀耳目”的灯技和民族乐曲。最后阿哥们会点燃准备好的烟花,共同体验云霄中“火绳纷绕,俨如飞电。俄闻万爆齐作,轰雷震天”的“视听盛宴”。一直到月上中天,这样的盛会才宣告结束。 “银蟾十二度亏盈,初度团圆分外明。”我们的快乐,你们想象不到! 当代青年“中元好赋腾飞曲盛世当歌奋进诗” 羡慕啊,那阵势让我惊叹,那花灯让我眼馋,但21世纪的中国也毫不逊色。近几年21世纪面临突发问题——新冠疫情,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出于安全考虑,今年元宵节或控制规模,或走入线上,但却丝毫不影响节日氛围。 像是福建泉州就联合多方力量,推出年元宵线上花灯展直播活动,对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里展出的余盏精品花灯进行线上实物云展。传统节日“走入云端”,是与当下相向而行的时代场景,即使我们相隔千里,通过网上云端,我也能观赏花灯,这种举措可能本就是对传统佳节的一种用心呵护。想来,这也是传承的一份应有之义。我叫他为“月夜下的中国力量”。 不同的庆祝体现着不同的时代特点 文化总会伴随着时代的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 今天的元宵节俗相比古代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也许发展会冲击着传统习俗与味道 但冲不淡的是中国人的深情 千年传承下来的感情 这团圆节一过 “火树银花触目红”在“接天鼓吹闹春风”中悄悄落幕 不少的人儿也将背起行囊再次出发 而学生党们作为即将出发的行人之一 也应早作准备 有的早早被家长打点好,过得舒适安心 有的怀着忙乱的心,熬最晚的夜 就怕时间不等人 终会回到学校 别因为太过的匆忙或激动而耽误了行程 因此,Newsir也在这儿提醒大家 1.身份证,学生证等重要证件要带齐 2.确认清楚自己的车程信息(包括车次,出发时间等) 3.剩余的假期尽量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4.备好归途中的口罩,纸巾,水杯,晕车药等 风里,雨里,在聊大等你 END文稿 左继馨张浩文徐龙慧 图片 来源于网络 排版 李小曼 校版 王瑜 审核 高志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iongjiezx.com/qjfz/18724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