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2/7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开栏的话: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贵州全省上下的首要政治任务。全省各地区各部门正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狠下功夫,认真组织开展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学习大落实”活动,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贵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为深入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我省新闻战线全面启动“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贵州新闻媒体‘千人百进’大型蹲点调研采访活动”,记者将深入基层一线,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紧扣贵州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火热实践,记录、讴歌基层干部群众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多彩贵州网特推出“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专栏,通过新闻采编人员真蹲实驻的生动鲜活报道,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满怀激情讲好贵州发展故事。

多彩贵州网讯(安正洋本网记者王宁)兴业,活村、富民。

扭住产业培育、产业发展牛鼻子,开阳县广招八方客商、创新发展模式、聚焦特色产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的步伐铿锵有力。

引入企业搬迁群众喜就业

紫兴街道东湖社区蒋家寨易地扶贫搬迁点,文兴兴在流合大山手工艺品制作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熟练地操作缝纫机,赶制这一季度的亮裙订单。

蒋家寨易地扶贫搬迁小区

在易地扶贫搬迁小区配置标准厂房,招商引资引入劳动密集型企业,让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奔小康。开阳县的“新市民·追梦桥”工程,不断拓宽搬迁就业门路和增收渠道。此外,提供公益性岗位,提供担保贷款,也让名搬迁人口稳定就业。岗前培训、就业援助补贴等措施,不断激发搬迁群众内生动力。

文兴兴以前家住偏远的宅吉乡保星村,干旱缺水,自然条件差,老人年龄大,两个孩子年幼,夫妻俩的收入难以维持一家人的开支。如今,在搬迁小区,“环境好,有活干,收入高,日子好多了。”文兴兴很高兴。

据统计,开阳县已经实施的6个扶贫车间,使搬迁群众年增收元、集体经济年创收42万元。

创新模式新业带来新年景

南江乡苗寨村,开阳·南江花谷项目通过政府、企业、村集体合作的发展模式,挖掘出了更广阔的市场。务工、售卖特色农产品……当地百姓以多种形式充分参与到产业发展中,充分享受项目建设所带来的收益。

南江花谷旅游区

“村集体以土地入股,让村集体经济有了新的增收渠道,更为当地及周边群众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收入。”南江乡苗寨村驻村第一书记曾武说。

推进农村改革,创新发展模式。目前,开阳县通过推广“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户”分配机制,盘活资产项目9个,带动脱贫人口余人实现人均纯收入增加余元。南江花谷、水东乡舍等新型产业发展模式,让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带来的是村民财产性收入的提高。

聚焦特色现代农业助增收

年的金秋,开阳县乡村,随处可以收割机行驶在金灿灿的稻田中,黄澄澄的稻谷折射出丰收的喜悦。

在开阳县龙岗镇,水稻种植补贴、农技专家、本土“田秀才”等组建的水稻技术团队展开技术服务,极大提高村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今年,全镇新增稻田面积约0.35万亩。

“试点先行,一田多用”,龙岗镇格林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探索“稻+N”立体综合种养模式,“稻+鸭”“稻+鱼”示范种养提升水稻附加值;评选出正稻1号、野香优丰占、野香优等6个优质品种,来年将在全镇推广种植。年,格林村水稻亩产增幅10%。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增值。

开阳县龙岗镇稻田

聚焦特色产业,开阳县找准乡村振兴发力点和突破点,全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粮油单产提升行动有效助力粮食稳产增产。今年,开阳完成粮食播种面积49.52万亩、产量16.83万吨,建成高标准农田2.18万亩。

依托资源优势,富硒产业提质增效。蔬菜、食用菌、茶园、水果、中药材……富硒产品不断扩军。30.65万亩林下经济、现代养殖体系肉类总产量4.75万吨……25家龙头企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家庭农场带动农户2.52万户8.6万余人,实现户均增收元。

兴业、活村、富民。今日开阳,抓特色产业、促乡村振兴正在进行中。

一审:曹轶

二审:林萌

三审:彭奇伟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iongjiezx.com/qjfz/18837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