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隆县易地搬迁安置点基层组织建设项目对接会。通讯员王进摄 冬日的暖阳,照在黄河岸边,照在新修的楼房里,暖洋洋的,村子里一派喜庆景象,像是过节一样。村文化广场上热热闹闹,村民们都聚在这里,参加化隆回族自治县首个易地搬迁安置点基层组织建设示范引领点揭牌仪式。这也是化隆县为了进一步规范易地搬迁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利用项目化党建这把“金钥匙”,由县委书记认领的加强和规范易地搬迁安置点基层党组织建设项目。党建项目坚持易地扶贫搬迁与基层组织建设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同步实施,按照“有利于群众自治、有利于基层治理、有利于群众生产生活”的原则,通过搬迁村隶属乡镇调整、科学设置易地扶贫搬迁点基层组织等形式,依法规范工作程序,着力加强和改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基层组织建设,实现了“挪穷窝,能致富,强基础,抓规范”的目标。 挪穷窝拔穷根 甘都镇幸福村,是一个纯撒拉族村,全村户人,建档立卡户25户人,党员16名。年之前全村生活在距离化隆县城60公里,地处海拔米的化隆县初麻乡塔麻村,人均纯收入不足元,是深度贫困村,地理条件差,气候恶劣,农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人均可耕地0.11公顷,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严重不足,是典型的“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地方。因地处滑坡地段,群众的住房达不到安全标准,吃的是地窖储存的雨水,地处大山深处,出门成了群众的难心事,所以吃水难、行路难、看病难、上学难成为群众的“四大”难心事,因此搬出大山摆脱恶劣的生存环境成了村民们唯一的出路。 年6月,在党的各项惠民政策支持下,化隆县初麻乡塔麻村易地搬迁项目正式启动,昔日的塔麻人,从化隆初麻乡的大山里搬迁到地处黄河岸边的甘都镇川水地区,塔麻村易地搬迁项目按照“统规自建”的方式,在对村庄布局、基础设施、房屋建设进行统一规划设计的基础上,由群众自主建设,既保证了建设进度和质量,又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建设成本,同时还体现了撒拉族民俗文化建筑特色。经过一年多建设,年底,搬迁户房屋和供电、饮水、村级道路、村级综合办公服务中心、标准化村卫生室等基础设施项目已全部完工,整体搬迁户入住率达%。 搬下来稳得住 村第一书记利用贫困户每人元的产业发展资金共计60.48万元,带领20户贫困户发展奶牛养殖产业。同时,积极申报“带薪在岗+实训”项目,帮助村“两委”成立互助协会,使村互助资金得到了充分有效运转。年塔麻村退出贫困村序列,搬迁到甘都镇后群众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利用各种便利资源,有的外出务工、有的做起了小生意,开了拉面馆,当上了小老板,村民们的收入有了大幅提高,现在村民家里液晶彩电、冰箱、洗衣机等现代家电一应俱全,群众用上了电灶,家里安装了宽带网络,孩子们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生活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易地搬迁,真正搬出大山,搬出了贫困,搬来了希望和幸福。 走进化隆县甘都镇幸福村,一排排整齐的房屋,一条条干净硬化的村道,一盏盏明亮的路灯和广场上的健身设施尽收眼底,新搬迁下来后,最显眼的就是村里的党员活动室。化隆县为了加强易地搬迁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对村党员活动室进行了规范化、标准化布置,加强村里党员的教育管理,组织党员经常在村级党员活动室开展固定党日活动。为了让更多的村民记住在党的政策扶持下全村的巨大变化,县委组织部结合幸福村易地搬迁村特色,打造了以“感党恩”为主题的村级活动阵地,布置了文化墙、村“两委”办公室、楼道文化墙等。县扶贫局打造了幸福村村史馆。村史馆内设有“前言、村庄影像、建设篇、友谊篇、关怀篇、美丽乡村、物产文化、荣誉篇、生产资料展台、新村旧貌记录片、感恩碑、后语”等十二项内容,全面反映了幸福村在党的扶贫政策引领下,从“靠天吃饭”的艰难生活到易地搬迁后过上幸福美好新生活的历程。为了记住这个幸福的日子,在村史馆建成时,初麻乡党委专门送上了一块“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牌匾。看着村史馆里摆放的以前在大山里生活的照片,村民们都不停地夸赞党的好政策。 抓规范促提升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基层组织建设,保证易地扶贫安置点基层组织建设顺利推进,由县委书记领题实施易地搬迁安置点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点项目,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初麻乡塔麻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基层组织建设示范引领工程实施方案》,项目实施内容包括搬迁村隶属乡镇调整、科学设置易地扶贫搬迁点基层组织、依法规范工作程序、建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基层阵地建设、规范党组织生活等方面,着力加强和改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基层组织建设。在项目实施中将宣传、政法、自然资源、农业农村、公安、卫健、扶贫、住建、水利、民政、教育等行业部门纳入项目实施成员单位,形成县级层面由县委书记全面抓,各成员单位由主要负责人具体抓,乡镇层面由乡镇党委书记亲自抓的“一把手”负责工作格局。各工作组根据任务分工,各负其责,按期完成了搬迁村的更名、隶属乡镇调整、基层党组织设置、民生领域事务移交等工作。 为了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村民们一致同意将塔麻村改名为幸福村,今年在项目化党建的引领下,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将化隆县初麻乡塔麻村整体划归化隆县甘都镇管理,成立了幸福村党支部,这样村民们办事也方便了,不用再跑60多公里的山路去原来的乡上办事了。 移交完成后,甘都镇党委着力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党的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阵地建设,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组织体系和制度机制,确保所有党员都能纳入党组织管理,创新推进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管理。村党支部在镇党委的领导下,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贯彻执行党章,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忠实履行职责,严格落实组织生活会制度和党员教育制度,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引领作用,团结全村党员、群众,圆满完成了脱贫攻坚、民族团结进步先进村创建等工作。村党支部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健全完善硬软件建设,打造了运行规范、团结协作、勤政廉政、真抓实干的党支部堡垒,赢得了党员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同时,村党支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在开展“固定党日”活动中重点围绕感恩党、易地扶贫搬迁、勤劳致富等有幸福村特色的主题活动,进一步增强党员群众的感恩意识,精心组织开展“主题党日”、重温入党誓词、在重大节日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七·一”慰问困难党员等活动,有力提升了村级党建工作水平,为全县继续开展易地扶贫搬迁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起到了基层组织建设的示范引领作用。 幸福村党支部书记冶哈如乃高兴地说:“我们村从自然条件差、气候寒冷、交通不便的大山搬迁到公共设施齐全、服务条件完善的新村,现在又划归到甘都镇管理,这是村民们的愿望,也是群众的要求,现在在党的政策的惠顾下,我们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同时,在‘带薪在岗实训+创业’计划和产业扶贫项目的推动下,群众的收入在不断增加,生活是越来越幸福了”。 作者:通讯员王进稿件来源:青海日报声明:以上内容版权为《青海日报》所属媒体平台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iongjiezx.com/qjqh/18903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