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6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医院订阅哦!

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持续改善民生,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增强。图为琼结县下水乡赞巴村扶贫搬迁点,群众高兴地在自家新楼前合影。(资料图片)本网记者次旺摄

“过去人和牲畜混居,卫生环境差,经常生病。现在人畜分开,干净的自来水通到了家,村村都有健身设备,生活越来越好。”昌都市八宿县白马镇珠坝村村民嘎玛泽培高兴地说。

珠坝村的变化,是我区以安居乐业为突破口,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按照“努力使全区各族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要求,始终秉承爱民、利民、惠民理念,坚持每年将70%以上的财力投向民生,重点向农牧区、弱势群体倾斜,全力办好民生实事——率先实现十五年免费教育,率先实现“双集中”,率先实现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均等化……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补齐教育短板,为培育更多人才厚植沃土

7月12日,日喀则市昂仁县的仁增曲桑同学收到了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昂仁县位于雅鲁藏布江上游,依托自治区出台的一系列教育惠民政策,这里走出了许多优秀学子,仁增曲桑的两个哥哥先后以优异的成绩走进“象牙塔”。

“近几年,我区在普通高考招生计划中设立了‘贫困专项计划’和‘农村专项计划’,向农牧民和困难家庭考生倾斜,今年农牧区考生占比达到八成。”自治区教育考试院院长康良华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把教育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摆在优先发展地位,加大公共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惠民政策,着力解决学生“愿上学、能上学、上好学”的问题,为农牧民和困难家庭子女圆了上学梦。目前,西藏已建成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15年免费教育体系,农牧民子女享受包吃、包住、包学费的“三包”政策,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还可以免费上大学。

“‘三包’和免费教育让学生家长没有负担,学校也注重合理制定营养膳食标准,酥油、糌粑、蛋、奶、蔬菜、水果等食品都经过科学搭配,家长只需要把孩子送到学校,之后的生活、学习都不用操心,学校的入学率一年比一年高。”拉萨市林周县中学教师贵桑多吉说。

内地西藏班是西藏教育的重要补充形式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开办32年来已经为自治区培养输送中专以上人才近4万名,为藏家学子铺就了一条“知识的天路”。如今,随着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的不断深入,西藏的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和内地西藏班一样的优质教学。

秀巴山下,年楚河畔,日喀则上海实验学校内,一幢幢崭新的学生住宅楼成为学子们的骄傲。刚刚过去的这个学期,沪藏教师携手合作,日喀则上海实验学校三大考试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高考的文理科上线率都达到%,重点本科和普通本科上线率在全区名列前茅;中考部分学科平均分接近90分;小学学业水平名次从原先全市35名提升到第5名。

这一切,得益于上海首批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队40名教师的艰辛付出。在日喀则一年的援藏时间里,40名援藏教师结合当地教学实际,编写完成了《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教科研白皮书》和20多本校本教材,更为下一批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告别缺医少药,农牧民求医路天涯变咫尺

“王大夫,明天我去卫生所找你看病。”走在日喀则聂拉木县城,王永峰听到最多的是这句话。这已经成为藏族同胞向援藏医生预约看病的独特方式。

王永峰是烟台组团式医疗援藏团队中的专职医生。援藏期间,他们从各科基础知识及常见病、多发病的查体、诊断、治疗开始,每名专家配备2-3名当地医护工作者,通过“一带一”“一带多”的方式进行培训,逐步为当地培养了一支“撤不走”的医疗队。

“援藏医生到来后,县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患者明显增多了。以前经常去日喀则市或定日县看病的村民,也会留在县里治病,减少了奔波之苦。”聂拉木县卫生服务中心副院长格桑占堆说,现在县乡的居民几乎能认出每名援藏医生。

通过两批名援藏医疗专家的奋斗,医疗援藏从“输血供氧”转向“造血制氧”,偏远地区农牧民群众的求医之路天涯变咫尺,“1+7”医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西藏医疗事业发展,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让各族群众少得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的要求。截至年初,全区乡镇卫生院藏医药覆盖率达89%,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2%。在援藏医疗队的无私奉献援助下,医院创建取得历史性突破,人才培养取得可喜局面,医疗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医院管理改革阔步前进。

互联网医疗是“互联网+”时代备受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
北京中科医院好不好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iongjiezx.com/qjrk/122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