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就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一入新正,灯火日盛。"元宵节是多种文化汇聚而形成的汉族节日。 南宋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说:"正月十五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灯节或上元节,且因其为春节的最后一个高潮,家家户户皆热闹庆祝,故亦称小过年。农历正月十五过的传统节日。这一天人们吃"药饭"或"五谷饭",早晨还喝"聪耳酒"。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岁时杂记》说,这是沿道教陈规。道教称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上元节又称"上元天官节",系上元赐福天官紫微大帝诞辰;中元节又称"中元地官节",系中元赦罪地官清虚大帝诞辰;下元节又称"下元本官节"系下元解厄水官洞阴大帝诞辰。 汉代司马迁在建议汉武帝修改历法时,元宵节被列为汉族民间的重大节日。 元宵节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蝶恋花·密州上元赏析(语音) 蝶恋花·密州上元 作者: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永遇乐·落日熔金 宋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这首词通过南渡前后过元宵节两种情景的对比,抒写离乱之后,愁苦寂寞的情怀。上片从眼前景物抒写心境。下片从今昔对比中抒发国破家亡的感慨,表达沉痛悲苦的心情。全词情景交融,跌宕有致。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形成今昔盛衰的鲜明对比。感情深沉、真挚。语言于朴素中见清新,平淡中见工致。 元夜踏灯 董舜民 百枝火树千金屧,宝马香尘不绝。飞琼结伴试灯来,忍把檀郎轻别。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石桥路滑缃钓蹑,向阿母低低说。妲娥此夜悔还无?怕入广寒宫阙。不如归去,难畴畴昔,总是团圆月。火树银花,宝马香车,彩灯片片,暗香阵阵,笑语呶呶,轻纱曳曳,画扇摇摇,一摇出一夜旖旎月色。谁家姑娘窈窕姿,谁家少年足风流。那个女子遇到了她的檀郎,却是飞琼结伴要试灯,只好轻别,心里想必万分不舍,不忍重说。被小婢轻扶,款款而行,一会佯怒,一会微笑,怕是在回味这一晚的旖旎月色吧。可偏偏小婢不懂愁心思,到是行路怯怯。不知何时能再见,心理怅惘。石经路滑,丝履蹑蹑,女儿家的心思悄悄说给阿母听,羞怯怯。不知道今夜那月中的仙子后悔去了那清冷寂寞的广寒宫没?人间的女子尚且有这热闹节日,而仙子却是年年寂寞只相似。还不如当年归去,如今心怀愁绪谁人知,往昔已难畴,不如那时俩人和灯坐,共剪西窗烛,心中明月总团圆。 只是今晚的那场相遇,不知道会不会是那女子情窦初开时的绮梦呢? 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是一首别有寄托的词作。词人假借对一位厌恶热闹、自甘寂寞的女子的寻求,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高洁志向和情怀.梁启超《艺蘅馆胡词选》云:“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其体会是可信的。词的上片,极写元夕灯火辉煌、歌舞繁盛的热闹景象。“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前一句写灯,后一句写焰火。上元之夜,满城灯火,就象一夜春风吹开了千树万树的繁花,满天的焰火明灭,又象是春风把满天星斗吹落。真是一片灯的海洋,焰火的世界,令人眼花缭乱。 这首诗是描写长安城里元宵之夜的景色。据《大唐新语》和《唐两京新记》记载:每年这天晚上,长安城里都要大放花灯;前后三天,夜间照例不戒严,看灯的真是人山人海。豪门贵族的车马喧阗,市民们的歌声笑语,汇成一片,通宵都在热闹的气氛中度过。 春天刚刚才透露一点消息,还不是万紫千红的世界,可是明灯错落,在大路两旁、园林深处映射出灿烂的辉光,简直象明艳的花朵一样。从“火树银花”的形容,我们不难想象,这是多么奇丽的夜景!说“火树银花合”,因为四望如一的缘故。 人潮一阵阵地涌着,马蹄下飞扬的尘土也看不清;月光照到人们活动的每一个角落,哪儿都能看到明月当头。 原来这灯火辉煌的佳节,正是风清月白的良宵。在灯影月光的映照下,花枝招展的歌妓们打扮得分外美丽,她们一面走,一面唱着《梅花落》的曲调。 长安城里的元宵,真是观赏不尽的。所谓“欢娱苦日短”,不知不觉便到了深更时分,然而人们却仍然怀着无限留恋的心情,希望这一年一度的元宵之夜不要匆匆地过去。 “金吾不禁”二句,用一种带有普遍性的心理描绘,来结束全篇,言尽而意不尽,读之使人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 这诗于镂金错采之中,显得韵致流溢,也在于此。 正月十五月夜 白居易 岁熟人心乐.朝游复夜游。春风来海上,明月在江头。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无妨思帝里,不合厌杭州。 白居易于长庆二年()出任杭州刺史。这首《正月十五日夜月》作于杭州任内。春风、明月,江海、灯火、笙歌、衔市,酒楼,几个典型景物对比性排列,通俗朴素.明白如话的白描,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杭州元宵节繁华、热闹和恬静、柔和两种画面美的奇妙统一,显示出杭州特有的魅力。《正月十五日夜月》全诗字里行间更反映了诗人白居易新年之后,佳节之彼的喜悦心情。 观灯乐行 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帝王之都,到处月光如水,花灯如山,装饰华丽的香艳的马车堵塞了宽敞大道。身处闲暇却无缘目睹中兴之年元宵盛况,只得带着羞惭随着老乡去观看迎接紫姑神的庙会。 紫姑:传说中女神的名字。我国的西南方,民间传说其为厕神,又作子姑,厕姑,茅姑。一说于正月十五那天激愤而死,一说被害于厕,于正月十五那天显灵。人们为记念她,形成了正月十五迎接她的习俗。 ~~~~~~~~~~~~~~~~~~~~~~~~ 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这是首相思词,上片写去年元夜情事。头两句写元宵之夜的繁华热闹,为下文情人的出场渲染出一种柔情的氛围。后两句情景交融,写出了恋人月光柳影下两情依依、情话绵绵的景象,制造出朦胧清幽、婉约柔美的意境。 下片写今年元夜相思之苦。“月与灯依旧”与“不见去年人”相对照,引出“泪满春衫袖”这一旧情难续的沉重哀伤,表达出词人对昔日恋人的一往情深,却已物是人非的思绪。 此词既写出了情人的美丽和当日相恋时的温馨甜蜜,又写出了今日伊人不见的怅惘和忧伤。写法上,它采用了去年与今年的对比性手法,使得今昔情景之间形成哀乐迥异的鲜明对比,从而有效地表达了词人所欲吐露的爱情遭遇上的伤感、苦痛体验。 这种文义并列的分片结构,形成回旋咏叹的重叠,读来一咏三叹,令人感慨。 编辑:雄标 ·标哥· 标致新生活珠江经济台主持人 美食节目主持 美食美酒达人 资深戏曲节目主持人 资深海底摄影潜水员 喜欢一切美好的东西 包括美景、美酒、美食、美女和美金 编辑:雄标 赞赏 长按白癜风初期症状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刘云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