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旨在将中国现存比较重要的顶级墓葬,按照历史时间进行梳理,不仅有中国的统一朝代的皇陵,也有分裂时期的最高政治领袖陵寝和远古的精神领袖纪念性陵庙。 这些陵寝在修建时集中了当时当地的最好的科技和最强的人力物力,作为古代文化信息存储器,将当年的信息保存至今。等待历史研究者、爱好者,通过自己的感官和思维去读取体会。 本文从三皇五帝的上古传说开始,一直到民国时期。 1 甘肃天水伏羲庙 (明、清,国五-III-) 中国的史前传说很乱,伏羲是综合了很多种不同的书里写到的人文始祖。传说他跟女娲一起创造了中国人。中国各地纪念伏羲的纪念性场所不少,最有名的算是天水的伏羲庙。河北新乐有伏羲台,山西长治和山东济宁等地也有伏羲庙。以上四处都进入了国保名单。天水的伏羲庙背后就行天水博物馆。 2 河南淮阳太昊陵庙 (明、清,国四-III-69) 伏羲也叫太昊,前面四个都是伏羲庙,河南淮阳的名字里是真有陵字,并且在周边也发掘出了新石器时期的古人类工具。但是要说伏羲真的埋在这里,还需要更多的考古学证据。太昊陵始建于春秋,增制于盛唐,完善于明清,岁月年,历代帝王52次御祭。传说是“人祖”伏羲长眠的地方,被称为天下第一朝祖圣地。 3 河北邯郸涉县中皇山娲皇宫 (北齐、明清,国四-III-10) 始建于北齐时期,初为北齐文宣帝高洋所建离宫,初开三石室,雕数尊神像。后经历代修葺续建。是我国建筑规模最大、肇建时间最早的祀奉人类始祖女娲的古代建筑群。如今建筑多为明清时期,而北齐遗迹,仅存石窟与摩崖刻经,共6部,是中国现存摩崖刻经中最早、字数最多的一处。 另,山西霍州有一处娲皇庙,也是纪念女娲的地方,有清代壁画,国六。 4 湖南株洲炎帝陵 (清,国四-II-22) 晋代皇甫谧撰写的《帝王世纪》中炎帝在位一百二十年而崩,葬长沙。宋代罗泌撰《路史》就记述得更具体:炎帝“崩葬长沙茶乡之尾,曰茶陵。”据地方史《酃县志》记载此地西汉时已有陵西汉末年绿林、赤眉军兴邑人担心乱兵发掘,遂将陵墓夷为平地。唐代,佛教传入,陵前建有佛寺,名曰“唐兴寺”,然而陵前“时有奉祀”。 炎帝陵自宋太祖乾德五年建庙之后,迄今已有千余年历史,随着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炎帝庙也历尽沧桑,屡毁屡建。 另外在晋东南地区,有着强烈的炎帝文化,长治国保中也有两处炎帝庙。高平神农镇庄里村还有一座炎帝陵(市保)。 5 陕西延安黄陵县桥山黄帝陵 (国一V-1号) 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是《史记》记载的唯一一座黄帝陵。也是国保单位中第一批里古墓葬类的号。历史上最早举行黄帝祭祀始于秦灵公三年(前年),秦灵公“作吴阳上畤,专祭黄帝”。自汉武帝元封元年(前年)亲率十八万大军祭祀黄帝陵以来,桥山一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之地,保存着汉代至今的各类文物。 6 河南安阳内黄县颛顼帝喾陵 (清,省保) 俗称“二帝陵”,民间称“高王庙”,是上古时期“三皇五帝”中第二帝高阳氏颛顼、第三帝高辛氏帝喾的陵墓。史载二帝葬于“鲋山之阳”,即指此处。封土冢高25米,陵墓底部都残存有高1米左右的砖砌陵墙,南面陵墙上分别镶嵌有“颛顼陵”和“帝喾陵”石碑各一通。院中元代石碑记载,砖砌围墙系元代天历二年重修时所筑。 7 山西临汾尧帝陵 (国六-III-) 相传为唐初所建,据祠内金泰和二年(年)的一块碑文中记载,唐太宗李世民征辽东曾驻跸于此,在这里拜谒尧陵,可见在此之前已有了陵。这也是国内几处尧陵中最有名的一个。按照目前考古发掘成果看,位于附近的陶寺遗址,很有可能是尧的都城,那这里有个尧陵,倒是比其他地方合理。 8 山西运城舜帝陵庙 (元至清,国六-III-) 舜工作在山西南部,这个可信度较高。因此这里有他的纪念建筑是说得过去的。传说舜帝陵庙建于唐开元26年(年),但是古史上说,他死在湖南宁远的九嶷山。那里的舜陵感觉到是有可能埋藏他的真身……浙江绍兴还有一个舜王庙(国七)。 9 湖南省宁远县舜帝庙遗址 (宋、国六-I-)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三十七年(公元前年),始皇东巡至云梦,望祭九疑虞舜陵。元封五年(公元前年)汉武帝南巡狩,也曾望九疑而祭舜。自唐至明清,祭祀成为朝廷定制。唐玄宗曾派宰相张九龄赴九嶷祭舜。 10 浙江绍兴城东南稽山大禹陵 (清代,国四-II-21) 据说大禹是夏朝的开国者,可惜至今考古学上仍然没有找到夏代任何一位王的陵墓。 以上这些都是纪念性建筑,他们的国保断代,均为宋元明清,并且上古三代的遗存。而接下来的,可都是真迹了。 11 河南安阳商代王陵遗址 (国一-V-7) 殷墟王陵遗址是殷商王朝的陵地与祭祀场所,从年起至今,在这里相继发现了13座大墓、多座陪葬墓和祭祀坑,出土了数量众多、制作精美的青铜器、玉器、石器和陶器,举世闻名的司母戊方鼎就发现于这里。 难能可贵的是在年发现了一座完全没有被盗过的商代墓葬——妇好墓。 无墓道,墓上建有被甲骨卜辞称为“母辛宗”的享堂。据说享堂原是商王武丁为祭祀妻子妇好而修建的宗庙建筑,尊其庙号为“辛”。妇好墓虽然墓室不大,但保存完好,随葬品极为丰富,共出土青铜器、玉器、宝石器、象牙器等不同质地的文物件。 12 河南洛阳东周天子驾六遗址 (省保) 在规模最大的车马坑内其中一辆马车前,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对称摆放着的6匹马的骨骸,这“驾六马”的“天子之乘”以直观清晰的形式,向世人印证了古文献中“天子驾六”的记述。虽然过了近年,车辕、车身的构件及马的骨骼仍清晰可见。 13 山东淄博田齐王陵 (国三-VI-3)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六君王墓,墓冢东西排列,绵延相连,气势雄伟,状若山丘。附近又有小封冢环绕四周,共有几十个,故有“齐陵”之称。陵区最著名的有二王冢和四王冢。 14 浙江绍兴印山越国王陵 (国五-II-18) 春秋越国第一座王陵。凿岩而成,墓向朝东。是一座由墓道、墓坑组成的平面呈甲字形的竖穴土坑墓。四壁陡峭,不设台阶。墓室由加工规整的巨大枋木构筑,呈两面坡状。木棺置于中室,由一个巨型圆木制成的独木棺。坑底铺木炭,木椁外包层树皮,树皮外夯木炭,墓坑内填青膏泥。山脚四周挖掘有防御保护的围沟。 15 河北邯郸赵王陵 (国五-II-2) 河北邯郸赵王陵有5座较为集中的陵丘,它们相距不过2至3公里,其中,在邯郸县境内共三大墓丘,从东至西编号为1、2、3号;另两座在永年县,编号为4、5号,它们是中国战国时期七雄之一赵国的帝王陵寝。 16 陕西临潼秦始皇陵 (国保编号:1-VI-3)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嬴政(公元前年~公元前年)的陵墓,位于中国北部陕西省临潼区城东5公里处的骊山北麓。秦始皇陵建于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历时39年,最多时有80万人同时进行建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 秦始皇陵筑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着都城的皇城和宫城。陵冢位于内城南部,呈覆斗形,现高51米,底边周长余米。据史料记载,秦陵中还建有各式宫殿,陈列着许多奇异珍宝。秦陵四周分布着大量形制不同、内涵各异的陪葬坑和墓葬,现已探明的有多个。 年3月,位于今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发现兵马俑陪葬坑,震惊世界。87年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其中的铜车马为第一批不允许出国展出的文物。 秦始皇陵,目前通过新技术探测分析认为,主地宫并没有被盗,当年项羽及后来的历代盗墓贼盗掘的可能只是陪葬坑。 17 陕西咸阳西汉长陵 (国保编号:3-VI-4) 陕西咸阳西汉长陵是汉太祖高皇帝刘邦的陵寝,刘邦称帝的第二年开始营建长陵。陵园是仿照西汉都城长安建造的,只是规模略小而已。 18 陕西咸阳阳陵 (国保编号:5-II-39) 陕西咸阳阳陵是汉景帝刘启陵寝,文帝子,母窦皇后。后元三年(公元前年)崩于未央宫,葬阳陵。 位于渭水与泾水会合处,西距汉高祖长陵约6公里。是咸阳原上西汉帝陵中最东边的一座。因修陵时,该地属弋阳县,故名阳陵。 阳陵开放地下宫殿的陪葬坑,是汉代帝陵中唯一开放的,值得参观。同时阳陵景区开办的“模拟考古”活动,可以让您亲身体验真实的考古发掘。 19 陕西兴平茂陵 (国保编号:1-VI-4) 茂陵是汉武帝刘彻的陵墓。公元前年—前87年间建成,历时53年。茂陵封土为覆斗形,现存残高46.5米,至今东、西、北三面的土阙犹存,陵周陪葬墓尚有李夫人、卫青、霍去病、霍光、金日磾等人的墓葬。它是汉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修造时间最长、陪葬品最丰富的一座。 建有茂陵博物馆,珍藏“马踏匈奴”石刻。是第一批不允许出国的国宝。 20 陕西西安曲江杜陵 (国保编号:3-VI-5) 杜陵是汉宣帝刘询的陵墓,在始筑于元康元年(公元前65),初元元年(公元前48)汉宣帝葬此,为西汉诸帝陵中规模较大、保存较好的一座。 现在杜陵建有“瓦当博物馆”值得参观。 咸阳原共葬有西汉11个皇帝中的9个,陵墓自西向东依次排列,长近百里,气势宏伟。 21 河南洛阳孟津白鹤镇东汉原陵 (国保编号:5-II-27) 东汉光武帝刘秀陵寝,古谓原陵。刘秀(公元前6―公元57年)的陵园,始建于公元50年,由神道、陵园和祠院组成。 东汉帝陵石刻大象 东汉十二个帝陵,除献帝禅陵(7--2-)远在河南焦作以外,其他十一个帝陵都在洛阳故城(7--2-)附近。 22 河南安阳高陵 (国保编号:7--2-) 曹魏武帝曹操墓,位于安丰乡西高穴村,在曹操王都邺北城(位于临漳县)西12公里处。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公元年曹操卒于洛阳,灵柩运到邺城,葬在邺城的西门豹祠以西丘陵中。 23 河南汝阳魏明帝高平陵 (7--2-) 魏明帝高平陵是三国时期魏明帝曹叡的陵寝。魏正始十年()正月,司马懿乘曹爽兄弟随魏帝祭扫高平陵之机,发动政变。又迫郭太后(明帝后)下令废曹爽兄弟官职。派人送奏章给魏帝,要求罢免曹爽兄弟。曹爽犹豫不决,最终为求活命而同意交出大权,以侯还第。数日后,司马懿以谋反罪名族诛曹爽兄弟及亲信何晏、丁谧、毕轨等人。自此以后,曹魏政权实际落入司马氏集团手中。 24 成都蜀汉惠陵 (国宝编号:1-III-72) 蜀汉昭烈帝刘备史称“惠陵”,陵墓占地平方米,封土高12米,有一道米长的砖墙环护。史载,刘备于年4月病逝于白帝城后,运回成都安葬;墓中还葬有刘备的先后死去的甘、吴二位夫人。 25 江苏南京东吴蒋陵 (孙权墓) 东吴太祖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 26 南朝皇陵群 (国三-IV-4、5) 南朝宋,陵墓在今江苏南京市东郊,共有皇陵6处,南朝齐皇陵在今江苏丹阳后港、云阳,共有7处,南朝梁皇陵3处,南陈朝,皇陵3处。共计19座皇陵大多被盗,陵园建筑不存,仅存地面石刻。 27 山西大同方山北魏文明太皇太后永固陵 (国五-II-8) 北魏文明太皇太后永固陵又称冯太后墓,是一处以北魏文成帝文明皇后冯氏的陵墓-永固陵为中心的大型陵园遗址。始建于公元年(北魏太和五年),历时8年而成,公元年(太和十四年)文帝祖母冯太后死后葬于这里。 28 陕西富平西魏永陵 (国四-II-14) 西魏文帝元宝炬永陵位于陕西省富平县留古乡何家村大冢堡北。永陵现存石刻:神道西侧石兽一件。 29 陕西富平北周成陵 (7--2-) 成陵是北周文帝宇文泰与元皇后的合葬墓,陵冢为圆锥形封土,陵冢南侧年被红卫兵挖了一个10×10米的缺口,缺口内东侧立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题写的“北周文帝成陵”碑一通。陵前原有石蹲狮一件,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 30 吉林集安高句丽王陵 (国保编号:1-VI-7) 因其造形颇似古埃及法老的陵墓,因此被誉为“东方金字塔”,推算为公元四世纪末五世纪初高句丽王朝第二十代王长寿王之陵。整座陵墓呈方坛阶梯式,高13.1米。全部用精琢的花岗岩砌成。坟阶七层,每层由石条铺砌而成,每块条石重达几吨。第五阶有通往墓室的通道,盖棺石板重50多吨,每面三个护坟石各重10余吨,其势宏伟壮观。 31 陕西扶风隋泰陵 (国宝编号:4-II-13) 扶风隋泰陵隋文帝杨坚的陵。陵墓顶部是平坦的长方形,而陵冢的底部和四周已经被挖去了很多,是历代盗墓者所为。按照史书的记载,这里应该建有高耸的阕楼。从陵冢往南是一座清代石碑,大约高三米,碑上刻着"隋文帝泰陵"五个清晰的大字,跟陕西其他陵墓前的石刻一样,也是清代乾隆年间的陕西巡抚毕沅(走陵界的鼻祖)所书。 32 江苏扬州隋炀帝陵 (现为省级文保单位) 杨广被部下所杀后,初殡于江都宫流珠堂,后葬吴公台下,唐平江南后,以帝礼改葬雷塘现址。清嘉庆十二年(7年)大学士阮元为其立碑建石,扬州知府伊秉绶隶书“隋炀帝陵”。年4月,扬州市邗江区一处房地产项目施工时发现了两座古墓,其中一座的墓志显示墓主为隋炀帝杨广。 33 河北隆尧唐祖陵 (国六-II-6) 隆尧唐祖陵是唐高祖李渊四代祖宣皇帝李熙的“建初陵”和三代祖光皇帝李天赐的“启运陵”,二陵共茔,合称“唐祖陵”。陵园整个布局与唐代长安城布局相似,陵园规制为帝王规格,并且与唐代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的陵园大小一样,另外,光业寺碑详细记载了李唐二祖的生平、追封及建陵建寺之史实,是考证隆尧为李唐祖籍权威的实物证据。由此确认隆尧唐祖陵是大唐皇室祖籍所在地。 34 陕西渭南富平县唐献陵 (国保编号:5-II-40) 唐献陵是唐高祖李渊的陵寝。唐18陵除昭陵、乾陵和顺陵是国一外,其他15座打包在2年进的国保。 唐贞观九年(公元)五月,李渊卒,十月葬,唐太宗李世民依东汉光武帝原陵之规格修筑献陵。该陵座北朝南,封土为陵,呈覆斗型,平面呈长方形,陵园为夯筑城恒,四面各壁一门,门外各置石虎一对(其中那只工艺较差的,收藏在陕西碑林博物馆,另一只在原址)。 35 陕西礼泉县九嵕山唐昭陵 (国保编号:1-VI-9) 唐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寝。公元年,李世民劝说并协助其父李渊于太原起兵反隋,西取长安,建立了李唐王朝。 李世民的陵墓即凿山为洞,在山峰底部建地下宫殿,连同陪葬墓在内,绵亘数十里,气势宏大,蔚为壮观。凿山建陵,开创了唐代帝王“因山为陵”的先例。昭陵前,原有遗存石刻“昭陵六骏”可惜被民国文物贩子砸开,两具卖给美国,其余现存西安的碑林博物馆。 36 陕西咸阳乾陵 (国保编号:1-VI-10) 唐高宗李治、唯一女皇帝武则天乾陵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座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合葬陵。修建于公元年,经过23年的时间,工程才基本完工。气势雄伟壮观。 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乾陵就建在梁山的三个高峰之中最高的北峰之上。梁山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中间为司马道,故而这两峰取名叫“乳峰”。据史书记载,陵墓原有内外两重城墙,四个城门,还有献殿阙楼等许多宏伟的建筑物。勘探表明:内城总面积万平方米。城墙四面,南有朱雀门,北有玄武门,东有青龙门,西有白虎门。 37 陕西咸阳唐顺陵 (国保编号:1-VI-11) 唐顺陵是武则天之母杨氏之墓,杨氏死于咸亨元年(年),先以王妃礼安葬。天授元年(年)武则天追封杨氏为孝明高皇后,改墓称陵。唐玄宗即位后,下诏削去杨氏孝明高皇后称号,仍称太原王妃,将顺陵改回王妃墓,但后世习惯性仍以顺陵称之。 38 陕西蒲城唐桥陵 (国三-VI-14) 唐桥陵是唐睿宗李旦的陵寝,唐睿宗桥陵建成于唐立国近百年的开元盛世,这时国力强盛,社会升平,在陵墓建筑中都有反映:石刻艺术造型力求展现富贵气象的宏大、壮丽,陵墓建制高大宏伟。唐睿宗桥陵的陵墓建造和石刻艺术是唐代繁盛时期的代表,与乾陵并称为唐代陵墓石刻艺术之最。 39 陕西蒲城唐泰陵 (国保编号:5-II-40) 唐玄宗李隆基陵寝,以山为陵,山腹中建造墓室,四周绕陵筑墙,气势磅礴,典型的大唐皇陵风格。 陵区除唐玄宗主陵外,还附葬杨皇后和宦官高力士陪葬墓。经专家考证,泰陵建制仿唐长安城,规模宏大,虽经一千多年风雨,现在神道两侧三十四对石刻基本保存完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40 陕西咸阳唐建陵 (国保编号:5-II-40) 唐建陵是唐肃宗李亨的陵墓。爆发"安史之乱"的次年(),李亨即位于灵武。在位期间为了平定藩镇的叛乱,借兵回纥,于至德二年()秋,收复长安、洛阳。年,宦官李辅国、程元振杀张后等,拥立太子李豫(即唐代宗),李亨忧惊而死,葬于建陵。 41 陕西咸阳唐崇陵 (国保编号:5-II-40) 唐崇陵是唐德宗李适陵墓。墓冢高突,全部用青石垒砌,嵌凿石槽,浇灌铁汁,卡有铁板,十分坚固。陵园方圆20公里。石刻保存基本完好。朱雀门旁有10余尊石人,身着斗篷。近年在其陵区边缘发现奉诏出使过黑衣大食的宦官杨良瑶墓神道碑。 42 陕西蒲城唐光陵 (国保编号:5-II-40) 唐穆宗李恒唐穆宗光陵,陵园呈东西窄、南北长。现存西南角阙遗址,底径12米、高1.5米,位于皇边村北,南神门北20米为献殿遗址。 43 陕西三原唐端陵 (国保编号:5-II-40) 唐武宗李炎端陵,所在地海拔米,崖下平川高程约米。李炎年号会昌。会昌六年()崩于大明宫,在位期间,举行了大规模的灭佛运动史称会昌法难。 端陵积土成陵,墓高15米,底部周长米。端陵积土为冢,呈覆斗型,陵台底东西58、南北60、高15米。 44 陕西咸阳唐贞陵 (国保编号:5-II-40) 唐贞陵是唐宣宗李忱陵寝,大中十三年(),因服长生药中毒而死。贞陵城垣沿自然山势构筑,陵园城垣四门前均有对称的土阙。现存石刻有华表1对、翼马1对、鸵鸟1只、石马5对、石狮4对、石人13尊,皆破损残缺。 45 陕西咸阳唐靖陵 (国保编号:5-II-40) 唐靖陵为唐僖宗李儇陵寝。是唐十八陵中年代最晚的一座,也是唐陵中第一座进行考古发掘的帝王陵。由于该陵多次被盗,破坏严重,墓内的壁画已不足原来的三分之一,壁画的艺术水平远不能和盛时的相比。年经陕西省文物局批准,由省、县文物部门进行科学发掘。该陵地宫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出土文物余件,主要有石碑、石函、龙凤玉璧、玉佩、哀册玉残片、鎏金铜锁、鎏金宝石铜花等。 46 河南偃师唐恭陵 (国保编号:5-II-28) 唐恭陵是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则天长子李弘的陵墓。公元年四月,太子李弘薨,时年24岁,同年八月葬于恭陵。唐高宗将其追谥“孝敬皇帝”,开创了太子死后追谥为皇帝的先例。 又称孝敬皇帝陵,位于中国河南省偃师市缑氏镇东北2.5公里的滹沱岭上,恭陵神道两侧石刻作工细腻,雕造精美,形象生动,时代可能早于乾陵,是河南洛阳仅存的一组盛唐陵墓石刻。是考察唐陵规制的重要依据,也是世界研究我国古代石刻艺术的宝贵资料。 47 西藏琼结藏王墓 (国一-VI-13) 现存最大的一组藏王墓区位于雅鲁藏布江的南岸,宗山西南,雅隆河畔,现在的西藏自治区琼结县境内木惹山上下。这里附近的地面开阔,气候宜人,土地肥美,山川秀丽,自然条件很好。因此,在很久以前就是古代藏族的发祥之地,是创业藏王松赞干布的老家。自从定都拉萨之后,这里又成了吐蕃王朝的兴基立业的基地,受到高度的重视。也许除了自然条件之外,松赞干布还有一些怀念家乡故土之情吧,于是就把他的陵墓选择在这里了,其后不少的藏王都葬在这里。 48 成都前蜀永陵 (王建墓,国一-VI-14) 永陵是目前中国唯一一座地上皇陵。墓内石刻精美绝伦,出土玉器、银器巧夺天工、堪称文物精品。前后蜀灿烂历史文化在承唐启宋进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49 河南宜阳后晋显陵 (7--2-) 后晋显陵是儿皇帝石敬瑭的陵墓。 50 河南禹州后汉皇陵 (7-0-2-) 后汉皇陵现存有五代后汉高祖刘知远睿陵、后汉李氏高后陵和后汉隐帝刘承祐颍陵,是一处保存较为完整的五代后汉帝后墓群。 51 河南新郑后周皇陵 (国五-II-29) 后周皇陵是五代(公元年-年)时期中原唯一保存下来的一座较为完整的陵墓群。现存包括嵩陵、庆陵、顺陵和懿陵。嵩陵为后周太祖郭威墓,庆陵,为后周世宗柴荣墓,陵园现存御制祭文碑28通。顺陵,是恭帝柴宗训墓,墓室和墓道还保存有壁画。懿陵,是后击世宗皇后符氏墓。 52 江苏南京南唐二陵 (国三-VI-16) 南唐二陵包括李昪及其皇后的钦陵和李璟及其皇后钟氏的顺陵,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墓。由南唐江文尉和韩熙载设计。东为钦陵,西为顺陵,二陵均为砖结构多室墓,早年多次遭到盗掘,但陵墓建筑完整。南唐二陵发掘有多件文物出土,其中玉哀册、陶俑等尤为珍贵。 53 浙江临安吴越国王陵 (国五-II-19) 吴越国王陵又称钱王陵,是杭州城缔造者,“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奠基人-吴越国王钱鏐的墓地。距杭州市38公里。墓背靠太庙山,左右列距青龙白虎两砂,与功臣山遥遥相对,陵区内筑有牌坊、钱王祠、州祠、凌烟安国楼等景点。 史载,钱王死于长兴三年(公元年)3月26日,4月其灵车自杭州抵临安,应顺元年(年)正月,在太庙山建墓下葬。墓占地40亩,左右有青龙、白虎两小山环抱,墓道两侧有石将军、石翁仲、石羊、石马等。“文革”中均被毁。年,政府拨款,重修墓道,并建仿清宫建筑的墓首门楼一座。古墓包也已整修。 54 广州南汉二陵 (国六-II-51) 南汉二陵包括南汉烈宗刘隐的德陵和南汉高祖刘岩的康陵。十国之一,曾称大越国。刘隐、刘岩兄弟所建。在广州建都,称兴王府;盛时疆域有六十州,约为今广东、广西两省及云南的一部分。历五主,共六十七年。 55 河北保定清苑宋祖陵 (国7--2-) 清苑宋祖陵以前都称“宋三陵”,即:宋僖祖赵朓的钦陵、宋顺祖赵珽的康陵、宋翼祖赵敬的靖陵。赵朓,男,汉族,是赵珽的父亲,赵敬的祖父,赵弘殷的曾祖,赵匡胤的高祖。 56 河南巩义北宋永昌陵 (国保编号:2-VI-3) 北宋永昌陵是宋太祖赵匡胤陵墓。北宋皇帝都葬在巩义,赵匡胤公元年春,在今河南封丘县陈桥镇发动历史上著名的“陈桥兵变”。取代后周,宣布称帝,定国号为“宋”。在位17年,终年50岁。 他的陵墓和其他6座北宋皇陵多年来一直跟那15座“原生态”唐陵一样没有开发。去年开始,永昌陵周边的农田回收国家,并进行了部分千年来深埋地下的石狮子的清理发掘。 57 北宋永熙陵 巩义七帝八陵(多出了一个赵匡胤父亲赵弘殷)整体是一个国保单位,编号相同。宋太宗赵光义永熙陵位于巩县西村乡滹沱村的东北,紧靠村边。东南距永昌陵约两华里。伊洛河的一条小支流——坞罗河从其旁边绕过。永熙陵的石像雄伟,艺术性高,封土也是宋陵中最大的。 58 北宋永定陵 北宋永定陵是宋真宗赵恒的陵墓,位于河南省巩义市蔡庄北1公里,陵至今尚未正式发掘。周围有建筑遗址土丘16个。陵前的石刻马、羊、狮、虎等保存完好,在北宋诸陵中是保存的最好的一组。宋陵文物管理所所在地,也是目前惟一一个收费的宋陵。 59 北宋永昭陵 北宋永昭陵,是北宋第四代皇帝宋仁宗赵祯的陵寝。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期间,国泰民安,文臣武吏荟萃,科学文化发达,达到宋王朝鼎盛时期。据有关史料记载,嘉祐八年(3年)10月,葬仁宗赵祯于永昭陵,修陵调集士兵40人,工期7个月,耗银50万两,钱万贯,绸绢万匹,耗费占北宋国库年收入的一半。 规模庞大,建筑雄伟,虽历经千年风雨,饱受战乱抢掠,但至今仍不失皇家陵园的恢宏气势。整个陵园遵从封建的风水地形堪舆学说,依地势而就,傍山依水,东南穹窿,西北低垂,由"皇帝陵"、"皇后陵"和"下宫"组成,神道两侧的石刻群形态逼真,雄浑高大,栩栩如生,其中"瑞禽"和"角端"更是雕刻史上的杰作,堪称世界绝品。 60 北宋永厚陵 宋英宗赵曙陵寝,7年,病逝于宫中福宁殿。在位四年葬于永厚陵,今巩县城区旧名“和儿原”的一块高地上,东南距永昭陵只有米远近。陪葬有高后、狄青、杨延昭等。 61 北宋永裕陵 北宋永裕陵是北宋第六代皇帝赵顼陵墓(年建造),该陵石刻是宋陵晚期造像的代表,造型技法比较成熟。墓室门口的石狮刻画极有特色,张口怒目,威武雄健,当地群众说“东陵狮子西陵象”就是说的这个狮子。它是宋陵石狮造型中最成功的作品。 62 北宋永泰陵 宋哲宗赵煦永泰陵,位于巩县芝田乡八陵村村南,东北距芝田镇八华里,附葬刘后陵。埋葬哲宗赵煦时,路上因遇大雨,久久不停,而灵车深陷泥泽之中,送葬队伍只得露宿荒野数天之久。 63 浙江绍兴南宋六陵 (国保编号:7--2-) 兴南宋六陵包括:南宋永思陵(宋高宗赵构)南宋永阜陵(宋孝宗赵睿)南宋永崇陵(宋光宗赵惇)南宋永茂陵(宋宁宗赵扩)南宋永穆陵(宋理宗赵昀)南宋永绍陵(宋度宗赵禥)。 南宋绍兴元年(年),北宋哲宗皇后孟氏在临安(杭州)病故,临终时请求“就近择地攒殡,候军事宁息,归葬园陵。”他还想着回到老家河南去,但南宋王朝一直回不了老家。孟皇后下葬的地方在绍兴宝山。从此,南宋的皇帝死了后都葬在了这里。 年,江南佛教总领、西域僧人杨琏真珈开始对南宋陵大肆盗掘。杨琏真伽竟将理宗的颅骨做了酒器,作战利品炫耀,杨琏真珈还将一些皇帝尸骨杂以牛马骨,在临安建塔埋掉,名曰镇南,要南宋永不能复国。南宋六陵现在地面遗物荡然无存,也许它是中国历史上遭遇最惨的帝王陵墓。 明朱元璋推翻了元朝统治,开始对宋六陵加以维护。洪武二年,浙江省献上宋攒宫图,乃下令将诸帝遗骸归葬原穴。诸陵封土树碑,修葺享殿围墙。可能是明朝开国初期,国力不济,只修建了孝宗、理宗陵上的享殿三间,周围还有几段墙垣,理宗陵有碑亭、宰牲房、斋房各一间,其他一无所存。明、清政府下令保护宋六陵,但是破坏事件仍时有发生。 64 内蒙古巴林左旗、巴林右旗的辽祖陵和辽庆陵 (国保编号:3-VI-18) 《辽史·地理志》载:辽代第六位皇帝圣宗耶律隆绪,驻跸庆云山时说:他死后应当埋葬于此。此后,辽代三代皇帝均葬于此:圣宗耶律隆绪及其后妃葬“永庆陵”;第七位皇帝兴宗耶律宗真及其后妃葬于“永兴陵”;第八位皇帝道宗耶律洪基及其后妃葬于“永福陵”。三陵自东向西各相距米,统称为“辽庆陵”。 1年,道宗去世,终年70岁。道宗死后25年,曾强大一时的辽朝覆灭了。 65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王陵 (国保编号:3-VI-19) 在方圆53平方公里的陵区内,分布九座帝陵。分别为裕陵、嘉陵、泰陵、安陵、献陵、显陵、寿陵、庄陵、康陵,坐北面南,按昭穆宗庙次序。形成东西两行。有座陪葬墓。北端有一处三进院落建筑遗址,为陵邑(或称为宗庙)。东部边缘有砖瓦窑、石灰窑遗址,为陵区窑坊。 66 北京房山金陵 (国六-II-1) 金代皇陵。因后金与明朝为敌,当后金军队连战连捷,明朝眼见着辽阳陷落竟无计可施时,朝廷惑于方士堪舆之说,以后金崛起于渤海,疑与完颜金国“气脉相承”之故。遂从天启二年开始,将金代皇陵残存的地面建筑拆毁,意在斩断女真人之龙脉。 目前昔日皇陵遂成为一片荒冢,仅有遗迹,风光不再。 67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成吉思汗陵 (国保编号:2-VI-7) 蒙古盛行“密葬”,元朝诸帝墓葬在外蒙古肯特山起辇谷,埋葬后不封不树,万马踏平,至今成迷。现今的成吉思汗陵乃是一座衣冠冢,它经过多次迁移,直到年才由湟中县的塔尔寺迁回故地伊金霍洛旗。 68 江苏盱眙明祖陵 (国保编号:4-II-17) 盱眙明祖陵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高祖、曾祖、祖父的衣冠冢及其祖父的实际葬地。朱元璋一统天下、建立明朝后,于洪武十九年(公元年)在此地建祖陵,追封并重葬其祖父朱初一、曾祖朱四九和高祖朱百六三代帝后,次年在陵前建享殿,永乐十一年(公元3年)朱棣又建棂星门及围墙。 69 安徽凤阳明皇陵 (国二-V-10) 明仁祖朱世珍,年出生;原名朱五四,朱重八的父亲;元朝至正四年(年)淮北大旱,朱世珍饿死在安徽凤阳老家。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追封自己的父亲为明仁祖。在凤阳营建明皇陵,安葬父母。 70 南京明孝陵 (国保编号:1-VI-16) 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因皇后谥“孝慈”,故名孝陵。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直接影响了明清两代多年帝王陵寝的形制。 71 明长陵 (十三陵统一国保编号:1-VI-17) 明成祖朱棣陵寝,为十三陵之首,永乐皇帝和皇后徐氏的合葬墓。公元9年始建。陵园规模宏大,用料严格考究,施工精细,工程浩繁,营建时日旷久,仅地下宫殿就历时四年。 明长陵陵恩殿是嗣皇帝祭祀永乐帝后的场所,建筑在汉白玉雕刻成的三层台基上,金砖铺地。殿面阔九间(66.56米),进深五间(29.12米),象征着皇帝“九五”之位。 所有木件全用金丝楠木为之,古色古香。一米多直径,十几米高的六十根金丝楠木大柱,承托着二千三百平方米的重檐庑殿顶,雄伟壮观、举世无双。最粗的一根重檐金柱,高12.58米,底径达到1.米,为世间罕见佳木。殿中端坐于九龙宝座之上的永乐皇帝铜像,形象逼真,做工精湛考究,此造像是史上精美绝伦的艺术佳作。 72 明献陵 明献陵是明第四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炽和皇后张氏的陵墓,坐落在长陵以西。洪熙元年(年)五月十二日,逝于饮安殿,享年48岁。谥“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九月六日葬献陵。 73 明景陵 明景陵是明第五位皇帝宣宗朱瞻基与皇后孙氏的合葬陵寝。朱瞻基仁宗长子,宣德十年(年)正月初三日,逝于乾清宫,享年37岁。谥“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六月二十一日葬景陵。 74 明裕陵 明裕陵是明第六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和皇后钱氏、周氏的合葬陵寝。天顺八年(年)正月十七日,英宗去世,谥“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临终遗诏止殉,结束了宫人殉葬的残酷制度。五月,陵寝玄宫建成,八月,英宗葬裕陵。 75 景泰陵 (国保编号:5-II-1) 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钰陵寝;景泰八年(年)正月,朱祁钰身患重病,他哥哥趁机在夺门之变中复辟。二月乙未,皇帝废朱祁钰为郕王,软禁在西苑。癸丑,郕王去世,享年三十岁。皇帝似乎还不解气,给了他一个恶谥,叫做戾。以亲王之礼,葬于北京市海淀区玉泉山北麓景泰陵。目前改为一军队家属小区的老年门球场。 他是明代迁都北京之后,唯一一位没有葬于明十三陵的皇帝。明宪宗追认其皇帝之位,谥曰恭仁康定景皇帝。史称明景帝。 76 明茂陵 明茂陵是第八位皇帝宪宗朱见深和王氏、纪氏、邵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陵寝制度大体如裕陵,但宝城内琉璃照壁后面设有左右两个方向的踏跺,可上登宝山,又与其他各陵均不相同,顾炎武《昌平山水记》记载顺治、康熙年间茂陵的情况是:“十二陵惟茂陵独完,他陵或仅存御榻,茂陵则簨虡之属犹有存者。” 77 明泰陵 明泰陵是明孝宗朱佑樘明泰陵,位于笔架山东南麓,这里又称“施家台”,或“史家山”,弘治十八年(5年)五月七日逝于乾清宫,享年36岁,谥“达天明道纯诚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十月十九日葬泰陵。 78 明康陵 明康陵是第十位皇帝武宗朱厚照和皇后夏氏的合葬陵墓。建陵用时1年,总体布局沿袭前制,呈前方后圆形状。康陵是目前发现的十三陵中砖碑铭文最多的一个陵。该陵建于正德十六年(1年),占地2.7万平方米。明末,康陵曾遭到烧毁,在清朝乾隆年间,曾被整修。 79 明显陵 (国保编号:3-VI-24) 明睿宗朱祐杬,年7月22日出生;朱见深第四个儿子。生前没有当皇帝,是死后追封的,因为他的儿子朱厚熜在武宗死后继任皇帝。 正德十四年六月十七日(年7月13日)朱祐杬薨,享年四十四岁,得谥“献”,称兴献王,葬于钟祥市东北的松林山,后由嘉靖皇帝重建为明显陵,一开始的地宫漏水,又在后面建了一个,成为皇陵中唯一一个双宝城的陵墓。目前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80 明永陵 明永陵是第十一位皇帝世宗朱厚熜及陈氏、方氏、杜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嘉靖四十五年(年)十二月十四日逝于乾清宫,享年60岁,谥“钦天履道英毅圣神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次年三月十七日葬永陵。 81 明昭陵 明昭陵是第十二位皇帝穆宗朱载垕及其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是目前十三陵中第一座大规模复原修葺的陵园,也是陵区正式开放的旅游景点之一。隆庆六年(2年)五月二十六日于乾清宫病故,享年36岁。谥“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九月十九日葬昭陵。 82 明定陵 明定陵是明神宗朱翊钧陵寝,定陵早在万历帝生前就开始营建,万历十二年(公元年)开工,历时6年方完成,耗银八百万两。 陵墓建成时皇帝只有28岁,直到年才正式启用,该陵墓整整闲置达30年之久。年~57年中国考古工作者对地下玄宫进行了发掘,年就原址建为定陵博物馆。出土时,孝端皇后上盖缎被,尸体身下铺一床织金缎被,再往下有四层褥垫,其中一层褥垫上缀着枚“消灾延寿”金钱。皇后头戴黑纱尖形棕帽,装饰着金簪,上身穿绣龙方补黄绸夹衣,下身穿黄色缠枝莲花缎夹裤,足蹬黄缎鞋,腰间系着绣云龙纹长裙。 神宗的棺椁内塞满了各种陪葬品,最上层盖的是织锦被,被下放着袍服和织饰匹料,尸体的下面垫着一条锦被,被下还有9层被褥,其中一件被褥上缀着17枚“吉祥如意”金钱。神宗头戴乌纱翼善冠,身穿刺绣衮服,腰系玉带,下身穿黄素绫裤,足蹬红素缎高绣靴。 经过仔细清理分类,共发现各种珍贵金器数百件,其中以帝、后的金冠最为精美;各种袍料、匹料和服饰用品达多件,尤以皇帝的缂丝十二章衮服龙袍和皇后的罗地洒线绣百子衣最为珍贵。 83 明庆陵 明庆陵是第十四位皇帝光宗朱常洛和皇后郭氏、王氏、刘氏的合葬陵寝。庆陵原为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钰为自己修建的陵墓。朱祁钰死后,被复辟的哥哥以王爷规制下葬在西山,未入皇陵,原来这个陵墓就荒废了。一百多年过去,由于明光宗朱常洛死的突然(只当了29天的皇帝),加之国力空虚,明光宗的父亲明神宗尚未下葬,于是只得采用了景泰帝的寿陵陵址,把已经被废弃了多年的的明代宗朱祁钰的陵被重新改建,这就是今天的庆陵。《明史·熹宗本纪》载:“九月壬寅,葬贞皇帝于庆陵。” 84 明德陵 明德陵是第十五位皇帝熹宗朱由校和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寝。天启七年(年)八月二十二日去世,年23岁,谥“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哲皇帝”。崇祯元年(年)三月八日葬德陵。 85 明思陵 明思陵是亡国皇帝朱由检与周皇后及田贵妃之合葬墓,朱由检是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年即位,至年明思宗见明朝大势已去,于紫禁城后景山自缢身亡。思陵约建于年,本是思宗宠妃田贵妃之妃园寝。 明朝灭亡后,李自成命人将明思宗及皇后周氏合葬于田贵妃之墓,为拢络人心并改名思陵,使思陵成为明十三陵中唯一一座帝后与妃嫔合葬之陵,而相较于明朝诸陵,思陵的规模也较小。思陵附近亦有明思宗贴身太监王承恩陪葬墓,清顺治帝、康熙帝亦曾为王承恩立碑以嘉许其贞忠殉主。 86 辽宁新宾清永陵 (国保编号:3-VI-27) 努尔哈赤祖先塔克士等四人的衣冠冢,位于沈阳到赫图阿拉之间。 87 辽宁沈阳清福陵 (国保编号:3-VI-28) 清太祖努尔哈赤福陵是努尔哈赤和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的陵墓,福陵后倚天柱山,前临浑河。 88 辽宁沈阳清昭陵 (国保编号:2-VI-6) 清昭陵是清第二代君主太宗皇太极以及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是清初“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的一座。 园内古松参天,草木葱茏,湖水荡漾,楼殿威严,金瓦夺目,充分显示出皇家陵园的雄伟、壮丽和现代园林的清雅、秀美。昭陵除了葬有帝后外,还葬有关睢宫宸妃、麟趾宫贵妃、洐庆宫淑妃等一批后妃佳丽,是清初关外陵寝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帝陵。 89 河北遵化马兰峪清孝陵 (清东陵统一国保编号:1-VI-18) 清世祖顺治(福临)孝陵在昌瑞山的主峰下,是清东陵的主体建筑。陵园前矗立着一座石牌坊,全部是由汉白玉制成的。上面浮雕着“云龙戏珠”、“双狮滚球”和各种旋子大点金彩绘饰纹,刀法精湛,气势雄伟,成为清代石雕艺术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紧靠石牌坊是大红门。穿过大红门,迎面是“圣德神功碑”,碑上分别用满文和汉文两种文字镌课着顺治皇帝一生的功绩。 过龙凤门是七孔桥。它是东陵近百座石桥中最大的一座,也是最有趣的一座。桥身全部用汉白玉石拱砌而成,选料奇特,如果顺栏板敲击,就会听到五种音阶金玉般的声响,人称“五音桥”。 神道北端是巍峨的隆恩殿,是举行祭祀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陵园的主体建筑。为了推崇皇权,清朝统治者不惜工本,极力装修隆恩殿,金龙环绕,富丽堂皇。与顺治皇帝合葬的还有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康熙生母)和孝献端静皇后董鄂氏。 90 清景陵 清景陵是清圣祖康熙(玄烨)的陵寝。景陵是清王朝在东陵界内营建的第二座皇帝陵,其建筑规模稍逊于孝陵,建筑规模总体上是以孝陵为蓝本,但局部又有所改创。 圣德神功碑亭内立双碑;石像生缩减为5对;改龙凤门为牌楼门等。景陵在葬在葬制上也有重大变革,开创了先葬皇后,附葬皇贵妃的制度;另外还摒弃了尸体火化入葬的传统而改为土葬。景陵的建筑风格及丧葬形式大多为后世所效仿,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91 河北易县清泰陵 (清西陵统一国保编号:1-VI-19) 清世宗雍正(胤禛)陵寝。始建于年(雍正八年),内葬世宗雍正皇帝、孝敬宪皇后、敦肃皇贵妃。泰陵清西陵中建筑最早,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一座帝陵。 整个陵寝分前后两个部分,前部分是门、坊、碑、亭,后部分主要是殿宇和地下宫殿。一座飞虹跨溪的五孔石拱桥是泰陵最前面的建筑,由长方形青白石建成,蜿蜒曲折的北易水从桥下流过,春夏秋冬,严寒酷暑,碧水长流,清幽可爱,风光优美诱人。 92 清裕陵 清裕陵是清高宗乾隆(弘历)的陵寝。始建于乾隆八年(),乾隆十七年告竣,耗银多万两。裕陵明堂开阔,建筑崇宏,工精料美,气势非凡,其规制既承袭了前朝,又有展拓和创新。 陵寝建筑,基本上是沿袭明朝十三陵建造,并加以改进。地宫内布满了精美的佛教题材的雕刻:三世佛、五方佛、八大菩萨、四大天王、二十四佛、五欲供、狮子、八宝、法器、佛花以及三万多字的藏文、梵文经咒,雕法娴熟精湛,线条流畅细腻,造型生动传神,布局严谨有序,堪称"庄严肃穆的地下佛堂"和"石雕艺术宝库"。 年7月,国民党第十二军军长孙殿英,以“剿匪”为名策划了一起东陵盗案,盗掘了乾隆皇帝的裕陵和慈禧太后的定东陵。 年9月,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辖东陵的冀东军区15军分区情报队队长张尽忠伙同王绍义,穆树轩、贾正国、赵国正、李树卿、刘恩、刘继新等人,明目张胆地盗窃陵寝。 93 清昌陵 清昌陵是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颙琰和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的陵寝,它的神道在泰陵圣德神功碑亭南与之相接,是唯一与清西陵主神道相接的帝陵。建有清朝最后一座圣德神功碑亭。 清代皇陵都是皇帝本人或嗣皇帝为先皇建造的,只有昌陵是嘉庆皇帝的父亲乾隆皇帝为他督造的,是父亲给儿子造陵。 94 清慕陵 清慕陵是清宣宗道光(昱宁)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的陵寝,慕陵在清东西两陵区中,规制比较特殊,基本上不遵从祖陵制度,简化了清代帝陵原有的一些规制,是清代所有帝陵中规模最小的一座,没有方城和明楼。 95 清定陵 清定陵是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的陵寝。 96 清定东陵 清定东陵是慈禧太后的陵寝。慈禧太后的墓葬于清同治十二年(年)三月初九清明节,由同治皇帝亲自勘察风水,于十五日将平顶山改为普祥峪定为慈安母后皇太后的墓葬,普陀山改名普陀峪,定为慈禧太后的墓葬所在。两陵由第七世样式雷家族的雷廷昌主持设计修建。 当年八月同时动工,光绪五年(年)六月同时完工,耗时六年,耗银五百多万两。光绪21年(年)慈禧陵又重修一次,工程历时13年于年10月18日完工。慈禧墓棺内珍宝:尸体入棺前,在棺底铺三层金丝串珠锦褥和珍珠一层,共厚一尺.头上部为翠菏叶,脚下置粉红碧玺莲花.头戴珍珠凤冠,冠上最大一颗珍珠大如鸡卵,价值一千万两.身旁放金,宝石,玉,翠雕佛爷二十七尊.脚下两边各放翡翠西瓜,甜瓜,白菜,还有宝石制桃,李,杏,枣二百多枚,身左放玉石莲花,身右放玉雕珊瑚树。另外还有玉石骏马八尊,玉石十八罗汉,共计七百多件.葬殓完毕,又倒入四升珍珠,宝石两千两百块填棺。 慈禧死后一年,于宣统元年十月(年11月15日)葬入地宫。仅仅20年后,便被孙殿英部盗掘洗劫,陪葬文物有二十余车。年1月,内棺再次被打开,确认棺内上身包裹黄绸,下体裤子上绣满寿字,右脚穿白菱袜,左脚赤裸的完整尸骨就是慈禧。 97 清惠陵 清惠陵是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和阿鲁特氏孝哲毅皇后(嘉顺皇后)的陵寝,载淳在位十三年(-年),生前一直未建陵寝。死后,于公元年春(史载为光绪元年二月),清廷选择双山峪为万年吉地,二月二十三日确定陵名为惠陵。自公元年(光绪元年)农历八月初三日动工,至公元年(光绪四年)农历九月竣工,历时三年零一个月,共耗银4359.89两。承修大臣醇亲王奕譞、左都御史魁龄、户部侍郎荣禄、署理工部侍郎翁同龢等。 98 清崇陵 清崇陵是清德宗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的陵寝,光绪在位34年(-年)。崇陵是中国历代皇帝中的最后一座陵寝,宣统元年(年)破土兴建,民国四年(年)竣工。崇陵的建筑物数量与规模,完全依照同治的惠陵。建筑工巧,陵园仪树中有罕见的罗汉松和银松。地宫中合葬着光绪帝和他的隆裕皇后。 99 河南安阳袁林 (7--5-) 袁林是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统袁世凯及其夫人于氏的中西合璧风格的大型墓葬。建于年6月,年6月建成。 陵墓按照明、清陵的格局,采用中西合璧的构筑手法,以中国古典传统形制为体,西洋建筑风貌为用,古今并存,风格殊异,是我国陵墓建筑的一个创例,在我国陵墓建筑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目前建筑格局基本保存完好。 江苏南京中山陵 (国一-I-19) 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寝,自年春动工,至年夏建成。 主要建筑有博爱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从空中往下看,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融汇中国古代与西方建筑之精华,庄严简朴,别创新格。 中山陵各建筑在型体组合、色彩运用、材料表现和细部处理上均取得极好的效果,音乐台、光华亭、流徽榭、仰止亭、藏经楼、行健亭、永丰社、永慕庐、中山书院等建筑众星捧月般环绕在陵墓周围,构成中山陵景区的主要景观,色调和谐统一更增强了庄严的气氛,既有深刻的含意,又有宏伟的气势,且均为建筑名家之杰作,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 ▼ ·有一种爱叫做点赞·-END- 来源:历史讲坛游学|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文博圈立场 文博圈投稿: qq.白癜风疾病儿童白癜风的注意事项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iongjiezx.com/qjrk/17346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