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西藏《世俗道德规范十六条》中明文要求“莫听妇女言”。年以前,西藏妇女统称为“吉麦”,即劣生的意思,只能弯着腰走路,不能抬头,被看成是最低贱的一种“动物”。 现如今,她们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半边天”,在当下的西藏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她们“半边天”作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新时期国家主人。笔者有幸深入琼结县农牧区基层,领略西藏普通妇女不一样的风采,今天带您一起品读她们的故事。 嘎多 从当年的“吉麦”到 今天的村支书 阿佳嘎多,中等个子,古铜色皮肤。作为琼结县拉玉乡强钦村的女当家,她给人一种机灵能干的女强人印象。这个村平均海拔米,全村耕地总面积多亩,有户人家。嘎多是土生土长的强钦人,年入党,从年开始,先后当选并担任村妇女主任、会计、村委会主任、村党支部书记。 西藏民主改革前,嘎多的父母都是强钦村一户差巴(给强钦庄园农奴主支差)的奴仆,深受农奴主的压迫和剥削。 “我感觉现在就像生活在天堂”,嘎多说。现如今妇女们扬眉吐气,是名副其实的“半边天”。 嘎多介绍:“我们家有5口人,父母、两个哥哥还有我。我从小就在红旗下长大,由于家里需要一个主事者,父母一致让我来当这个家,现两个哥哥都在单位上班,组成他们自己的家庭,过着幸福的生活。每年过年,我们聚在一起,很幸福。” 嘎多在年被村民一致推荐为妇女主任时才刚20岁,一干就是8年。由于嘎多为人和蔼、勤快、踏实,常被村里妇女们称为“娘家人”。从年至今,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嘎多一肩挑,担子更重了。 为了带领大家改变家乡面貌,嘎多通过多方争取资金,硬化了村里道路,修建了水磨房和藏式家具加工合作社,新建了卫生室、7座水塘和米水渠,扩建人工草场亩,还新建11座羊圈、暖圈,确保了牲畜顺利越冬。这些努力增加了村集体经济的收入,解决了困难群众的就业问题,目前强钦村已是全县的典型。 “这辈子令我最高兴和自豪的是年至年当选山南地、县政协委员,年5月当选山南市第一次党代会代表,年底当选西藏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代表。”她指着挂在客厅墙上的出席会议的“代表证”说。 嘎多努力把为村民办实事,还在人居环境整治、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基层政权建设、维修强钦庄园、发展乡村旅游、优化种植结构、发展村集体经济等方面积极向上级人大、政协提出建议。 她提交的9件提案和建议,已有6件得到了落实。其中,年,提出的《关于配备或培养有技术的乡村医护人员提案》获得上级政协审议通过,截至目前,全县3乡1镇20个行政村已配备了57名乡村专业医护人员。年,她结合强钦村实际情况提交的《关于维修和保护强钦庄园提案》得到上级政协审议通过,当年底,国家投资万元实施了专项维修强钦庄园项目。 “我们选嘎多,就是因为她为村民办了很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大家都愿意跟着她一起干。”村民们的话非常质朴。 如今的强钦村,在嘎多带领下,户户有存款,村里见不到一个辍学的学生。强钦村的粮食亩产达斤,经济作物每亩增长91斤。村里的藏式家具合作社,年头四个月的订单就达18万元。村民们参加强钦庄园的修缮工程务工的直接收入已达万元。村里还举办了首届“拉玉强钦青稞酒文化节”,成功注册了“强钦青稞酒”品牌商标,开办了强钦青稞酒合作社。 年5月19日,“南山南——西藏全景公路露营越野行”启动,全国各地的媒体、户外专家、自驾游俱乐部和家旅行社组成的国内外自驾游历时4天,行程公里,路经强钦村时,全景式观赏到这座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素有“青稞酒故乡”之称的古村落,旧西藏时期的贵族庄园——强钦庄园,周围自然景观,以及农牧民家的体验游,揭开了“琼结乡村旅游品牌”的新篇章。 洛桑卓玛 亲眼见证西藏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长足发展 “我从年参加工作开始,一直从事妇产科工作,目睹了县妇幼工作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谈到自己的工作,西藏山南市琼结县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洛桑卓玛由衷感叹西藏基层妇女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变。 年从山东省卫生学校药剂专业毕业被分配到琼结县加麻乡白松村卫生所工作,洛桑卓玛被当时妇女医疗卫生条件的落后惊呆了,“25年前,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当地群众的思想比较保守,妇女得了妇科病,医院去,最后不明不白的死了。还有当时社会条件差,人们观念落后,妇医院来,多数在家分娩,在难产时只知道请人来念经,最后小孩没保住死掉了,这样情况也时常发生。” 经济落后加上观念陈旧,导致了当时妇女误诊率、死亡率居高不下。在年民主改革以前的西藏,这些数据更是骇人听闻,当时西藏孕产妇死亡率高达5%,婴幼儿死亡率达40%以上。当时,妇女生孩子被视为肮脏污秽的事,孕妇们甚至在牛棚、羊圈里分娩,产妇和婴幼儿的生命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因产后出血、产褥感染、难产等造成的母婴双亡情况非常普遍。 谈起这些,洛桑卓玛依旧对当年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件事情记忆犹新,“好像是95年,那时医院妇产科工作,有个孕妇难产,是加麻乡特日村三组人,那里平均海拔米,她丈夫开着手扶拖拉医院,全是土路再加上拖拉机颠簸,近2个多医院。医院门口看到孕妇,上面盖着很重的被子,孕妇累的满脸汗水。这边以前有一个风俗习惯,他们分娩的时候不是在光线底下分娩,她们是在暗中分娩。这位产妇出现了轻度休克状态,在医院抢救了近两个小时终于母子平安。” 年以来,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卫生服务体系制度下,全县每年住院分娩余人次,,建册余人,住院分娩率%,产后访视率95%以上,对高危孕妇全面进行监督和随访,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新生儿访视率95%以上。各乡村医生承担全县0—7岁儿童保健工作,对体弱儿进行跟踪、治疗。 年开展全县高龄妇女宫颈癌及乳腺癌筛查工作及宣讲以来,每年妇女病普查0余人次。根据妇女保健的要求,为已婚妇女进行查体,每年平均查体0余人次,对预防妇女病起到重要作用,并且掌握影响妇女健康的主要因素,通过普查对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两癌”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极大保障了妇女的身心健康。通过加大预防与控制出生缺陷,普及预防出生缺陷科普知识,使孕妇规范增补叶酸率达95%。 随着当地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牧区医疗基础设施得到了不断改善和保障,妇女对卫生观念也得到了质的改变。“现在农牧区的百姓都知道提前来做产前检查,化验血啊,有没有合并症啊,宣传力度很到位,大家也就重视了。现在特日村、日玛岗村条件相对差医院等着分娩,分娩完了,顺利生产,母子平安后开了小孩出生证高高兴兴的回去。” 如今的洛桑卓玛已经成为当地著名的妇产科专家,她精湛的医术、和蔼的态度让找她看病的患者络绎不绝。由于在妇女医疗卫生工作方面的突出成绩,年起,洛桑卓玛又多了一种身份,那就是县级人大代表。她表示:“能代表农牧民群众说话,是为基层妇女医疗卫生的进步发声的另一种方式,很值得。” 宗吉 孝老爱亲的最美家庭 在琼结县加麻乡扎西村三组,有一位普通却并不平凡的农村妇女——宗吉。 说宗吉不平凡,是因为年12月12日,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央文明委向全国户家庭授予全国文明家庭称号,习近平总书记接见了每一个家庭代表并与她们一一握手,西藏自治区仅有5户获此殊荣,宗吉的家庭就是其中之一。 故事得从十年前说起,23岁那年,她与扎西村老实忠厚、朴实善良的小伙子支桑组建了幸福的家庭。然而,6年的一天,丈夫为扎西村集体放羊的时候不幸遭雷击身亡,给宗吉留下了丈夫的直系亲属、瘫痪在床十多年的姐姐,还有当时16岁的儿子和年仅6岁的女儿。丈夫去世还未满头七,母亲又相继故去。一连失去两位亲人,让宗吉深受打击,更为不幸的是非直系亲属关系的丈夫哥哥又病瘫在床,大小便失禁,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家庭接踵而至的变故一度使宗吉失去了生活下去的勇气。但是,转头看着家中一双未成年的儿女,还有两位与他们一起生活的家庭成员需要依靠她,宗吉不得不用她那柔弱的肩膀撑起整个家庭的生活重担。 今年49岁的宗吉,身高不足公分,面庞上带着小酒窝,即不善言辞又性格内向,穿着朴素平凡。瘦弱的身躯,显得干事精炼,这是宗吉留给人的第一印象。 宗吉的选择也得到了娘家两位弟弟的理解和支持,他们常常接济和帮助家姐一同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然而,要强的宗吉除了家里盖新房时接受了二弟资助的建筑材料以外,始终不肯接受两位亲弟弟其他财物方面的资助。她常常告诉儿子巴桑次仁,“我们始终是要靠自己度过难关的,妈妈再辛苦也要供你和妹妹上学,你是家中的男子汉,一定要学会自立自强,将来学有所成,我们家也就算熬出头了”。 年,当地政府把宗吉一家列为低保对象和贫困户。但是宗吉没有“等、靠、要”,而是扛起全家重担,艰苦持家,辛勤劳作,赢得了邻里亲友的称赞。“宗吉从来没有因为家里的事找过村委会,我每每问起她家的困难时,她总是说村里对他们家的帮助已经够多了,不用替她们担心了,要我们多帮助其他有困难的家庭。”村主任扎西巴珠说,“村里知道她得奖之后,大家都为她感到高兴,这是我们村里的一大喜事。” 多年的辛勤劳作,勤俭持家,宗吉一家的生活也慢慢好转了起来。年初,县委、政府决定把她推荐到“第二届感动山南十大人物”评选活动中,同年3月,荣获了“第二届感动山南十大人物”称号。在年以后宗吉一家相继荣获了山南地区“最美家庭”称号、自治区“最美家庭”称号、第九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称号。 如今,已16岁的女儿央珍刚刚参加完中考。儿子巴桑次仁去年被村里选为"双联户"户长。宗吉最大的愿望是一家人平平安,女儿能顺利考上大学。 宗吉一家的故事在当地被传为佳话,走过千山万水,一直传到北京。年12月12日,宗吉家庭荣获了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她儿子巴桑次仁作为文明家庭代表之一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回西藏后,西藏自治区党委吴英杰书记也专门看望了他们。不久,山南市委副书记、市长普布顿珠专门前往宗吉家里,表示祝贺。这既是宗吉一家的荣耀、也是琼结县农牧区基层妇女的荣誉。 稿件来源:微山南官方 赞赏 长按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哪家比较好白癜风多长时间能治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