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3/2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年上映的电影《九层妖塔》曾在全国掀起“考古热”,吸引了众多的目光,影视中魔幻、惊悚的“九层妖塔”在现实中也有原型,就是热水墓群的“血渭一号大墓”。

血渭一号大墓

热水墓群中的“血渭一号大墓”位于都兰县热水乡血渭草原,是已发现的吐蕃时期热水墓群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墓葬。热水墓群也是吐蕃统治时期吐谷浑邦国遗留的重要文化遗存,折射出吐谷浑的文明发展状况。从该墓群看,吐谷浑的墓葬形制在某种程度上已然受到吐蕃的影响。

“其赞普死,以人殉葬,衣服珍玩及尝所乘马弓箭之类,皆悉埋之。仍于墓上起大室,立土堆,插杂木为祠祭之所。”——《旧唐书·吐蕃传》

“血渭一号大墓”北郊与自然山岩相连,南部凸出山外,南窄北宽,依山面水,坐北朝南,背后的山脉自东向西绵延起伏,如同两条巨龙横卧在血渭草原之上,墓葬呈等腰梯形,南北长约58米,南面宽约65米,北面宽约55米,高约12米。墓冢自上而下,每隔1米左右,便有一层排列整齐横穿冢丘的穿木,累计有9层之多,一律为粗细一致的柏木,因此被称为“九层妖塔”。

据资料显示,遗迹有穿木、混凝夯筑围墙、石砌围墙、围墙外房基、动物陪葬墓、十字形陪葬墓等。墓南面平地上有组合动物献祭陪葬遗迹,由27个陪葬圆坑及5条陪葬沟组成。

引人注目的“九层妖塔”究竟藏了什么样的秘密,至今尚无定论,但“九”在佛教中是至高无上的数字,对于墓主的身份并无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墓主一定是拥有较高的身份地位。如果将“九层妖塔”与西藏琼结县的藏王墓加以对比,藏王墓的形制是“杀牛马以殉,取牛马头,周垒于墓上。其墓正方,累石为之,状若平头屋焉”,“九层妖塔”的形制则与藏王墓极为相近,且“人殉”的做法也如出一辙。

据说在挖掘这座墓葬的时候,出现了很多意外事故,“妖塔”之称声名远播。实际上,热水墓群中出土的文物多达万件,其中不乏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织锦、罗马金币、粟特银器、鎏金凤鸟等绝世珍品,这些都是吐谷浑地处交通要道,商贸兴盛的见证。

热水墓群与吐谷浑中心位置关系图

血渭一号大墓

青瓷莲花尊·南北朝热水墓群出土

玄武砚滴·魏晋热水墓群出土

金扣蚌壳羽觞杯·十六国时期热水墓群出土

波斯银币和耳环·东汉末至魏晋热水墓群出土

血渭一号大墓出土文物

由于人力和资金有限,热水墓群的古墓正惨遭盗墓者洗劫,面临着灭顶之灾。一段时间内,盗墓者甚至动用推土机等大型机械推开封土,疯狂盗取珍贵文物。经过青海省多次专项行动打击后,盗墓分子虽有所收敛,但受经济利益的驱动,盗墓活动始终没有停止过。据统计,都兰县境内约余座墓葬已有近一半遭盗掘。

伏俟城

吐谷浑族群是青藏高原最早的开拓者之一,是河湟地区少数民族政权中历时最长的政权,其所辖之地“具有甘松之南,洮水之西,南极于白兰,在益州西北”,即今天的甘南、川西北以及青海等地。

公元年,吐谷浑之孙叶延在青海海南草原上建立了政权,为纪念其祖父的功勋,遂以吐谷浑为国号和族名,这比吐蕃王国的建立早了年。习惯在草原上纵横驰骋的吐谷浑部落,“虽有城郭而不居,恒处穹庐,随水草畜牧”。于是第十八代统治者夸吕将政治中心迁至水草更为丰美的青海湖边,修筑伏俟城,由此标志着吐谷浑从王国进入汗国。夸吕自称可汗,是吐谷浑历史上第一位汗王。在他的统治下,吐谷浑走向了发展的顶峰,进入吐谷浑史上的黄金时代。

从公元5世纪初吐谷浑就打通了南到成都再达南京的水旱路,让蜀锦源源西进;公元年开辟了北魏首都平城之路,任北方的商品贸易畅通;继而又打通北至武威张掖之路,为东西方交通大开方便之门;公元年又打通了和田、克什米尔一带的道路。短短几年,就勾连起中原和塞上诸国,外通伊朗、印度、罗马……把中华丝绸之路推向了全盛时期。三千里吐谷浑成了东西交通枢纽,虽然其间不时被烽烟打断,但是靠着吐谷浑王国的强大势力,良好的商贸环境,全力保护了丝绸之路。

“国无常税,商人免税经商,政府需用由富商分摊,取足而止。”吐谷浑由于税轻,又不乱收费,和中原帝国重税压榨形成鲜明对比,所以内地、域外商人都乐于来吐谷浑经商,一旦国家需要,无不踊跃出资。“国无军队,平时分散放牧、种地,临战才自带武器、给养御敌”,吐谷浑人人骁勇,以战死为荣,病死为耻。此外,吐谷浑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举国上下,不仅学汉语,使用汉字,就连封缄公主的密件印信,也和汉族官员用法一样,管理机构仿中原,设长史、司马、将军等管制。婚姻系一夫多妻的抢婚制度,父亲死了,娶其庶母,哥哥逝世,弟妻其诸嫂。隋朝开皇十七年(公元年)光化公主的丈夫世伏在内讧中被杀,其弟伏允袭位,遣使往长安求娶光化公主,虽然与内地风俗不合,但隋文帝还是应允了。

“发赤岭西行二十三日,度流沙,至吐谷浑国。途中甚寒,多绕风雪,飞沙走砾,举目皆满,唯吐谷浑城左右暖于余处。其国有文字,况同魏。风俗政治,多为夷法。”——北魏宋云《宋云行记》

建于年前的吐谷浑都城伏俟城,至今仍然保存得相对完整。目前可见古城分内外两城,内城约呈方形,城墙保存完好,高约12米、基宽约17米,东向开门,门宽约10米。外城,南北长约米,东西残长约米,用砂砾泥土堆积而成,现已塌陷。

吐谷浑道示意图

吐谷浑历史进程

伏俟城遗迹

未完待续

图片来自于网络

点击下面链接查看历史文章

唐蕃古道

临洮说茶马

唐蕃古道

甘南的信仰

唐蕃古道

焉支山与扁都口

唐蕃古道

日月山与倒淌河

唐蕃古道

塔尔寺的回响

唐蕃古道

柏海的前世今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iongjiezx.com/qjrk/18395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