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影响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yyq/140509/4386056.html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我们要了解党的历史、学习党的历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司法体制改革的“燃灯者“ 邹碧华,男,汉族,年1月出生,年5月入党。曾任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年从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邹碧华在上海法院系统工作26年,他从一名普通的书记员开始,先后任上海高院研究室副主任、民一庭副庭长、民二庭庭长,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院长,先后参与审理过一系列大案要案。“一定要做一名有良知的法官”,是他一生的座右铭。 年7月,上海率先在全国拉开了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大幕。当时,担任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司法体制改革办公室主任的邹碧华,成为上海法院司法体制改革方案的主要起草者之一。 过去,法院内部“混岗”模式导致法官基数普遍高于员额比例。在司法体制改革初期,不少年轻法官,特别是助理审判员,担心员额控制会影响今后职业发展前景。 是遵循司改精神择优选取办案骨干,还是“论资排辈”?邹碧华强调并且始终坚持,一定要腾出员额让年轻人有机会参与遴选。他认为衡量一个法官的水平不能单凭“计件”,因为“简易案件占用时间较短,疑难案件可能占用法官很多的精力”。 邹碧华的同事回忆说:“一个双休日,我们把某家试点法院多个法官的案件办理情况数据交给他,没想到他认为案件难易度无法从数据中看出来,必须看案卷,他让我把这些法官的案卷材料调出来给他看。” 此后,邹碧华在全国法院首创案件权重系数理论,设计多项审判管理评估指标,旨在进一步健全科学评估体系。 改革审判权力运行机制,落实“审理者裁判、裁判者负责”,也是当时上海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 邹碧华认为,“摸清现状”是制订改革方案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他不怕“得罪人”。 一方面,邹碧华对上海各级法院审委会讨论案件的数量进行了梳理;另一方面,在全市法院做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各基层法院是否存在行政干预的情况?如果存在,有多少?并且还会听取相关意见和建议。 此外,邹碧华倡导建立职业共同体,争取各界对司法改革的共识,让法律从业者看见了光亮、增强了信心。 邹碧华和他的司改团队一直奋战在一线,上海高院司改办那层楼常常灯火通明。年12月10日,邹碧华同志在工作中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因公殉职,年仅47岁。 “照亮别人的同时,照亮我们自己。”如今,他的“燃灯者”精神,激励着更多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法治精神,忠诚敬业、锐意进取。 神圣国土的守护者 玉麦曾被称为“中国人口最少乡”。年,玉麦第一次进入人们视野。当时,只有卓嘎、央宗和她们的父亲桑杰曲巴3个人生活在那里。父亲是退休的乡长,卓嘎是新任乡长,央宗是唯一的乡民。 姐姐卓嘎生于年9月,而妹妹央宗生于年6月。姐妹俩都是中共党员,是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隆子县玉麦乡牧民。上世纪60年代以来,姐妹俩在父亲桑杰曲巴的带领下,始终秉持“家是玉麦,国是中国”的坚定信念,几十年如一日放牧守边。卓嘎说:“以前父亲巡边的时候,一路走一路挂国旗,按照他当年的习惯,我们也一直这样做。”“当时阿爸说,我们姐妹要是嫁出玉麦,那么谁来放牧守边?于是我们都嫁在玉麦,向阿爸发誓,一生守在玉麦,让五星红旗永远在我们祖祖辈辈放牧的土地上飘扬。”央宗说。在父亲带领下,卓嘎、央宗姐妹俩先后入党,放牧守边。她们至今还清晰地记得,有一天,父亲拿了一些布料,姐妹俩猜这是父亲要给自己做新衣服。没想到,父亲缝制了五星红旗插到村口,“这是我们中国的国旗,比我们的生命还重要。”从那时起,她们记住了:守护好祖先留下来的这片牧场,守护好国旗,就是守卫国家。正是在这平凡的岁月中,凝结出不平凡的精神。边境上卓嘎、央宗姐妹放牧的身影,告诉世界这里不是“无人之境”,领土主权神圣不可侵犯。 姐妹俩的坚守,也换来玉麦的“蝶变”。年,玉麦告别“三人乡”的历史,年玉麦人口突破20人,9年突破30人。进入新时代,玉麦乡接入国家电网,告别缺电历史;道路变得更宽了;无线网络覆盖全乡;在卓嘎、央宗姐妹爱国守边事迹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群众搬进了玉麦。 姐妹俩看着玉麦一年比一年好,感到无比欣慰。更令人骄傲的是自己的儿女也成为新的守边人。卓嘎的女儿巴桑卓嘎,央宗的儿子索朗顿珠大学毕业后,陆续回到玉麦。索朗顿珠说:“作为有知识的年轻人,更应义不容辞地投身家乡建设,继承前辈的精神,做新一代神圣国土守护者。” 来源:西藏共青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iongjiezx.com/qjrk/18864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