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1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特殊的园地无声的爱

——山南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王红的故事

在山南市特殊教育学校里,有这样一位老师,不求回报,不怕吃苦,默默付出,脸上总是挂着灿烂的笑容,师生们都亲切地称呼她王老师。

  她,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她,坚信有爱就有奇迹!

  她,就是山南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王红,今年34岁,担任英语、听力言语康复个训、唱游课程教学。

“爱心”让她从一名普通教师   成为特殊教育工作者

  “我想去特殊教育学校当老师。”5年前,在琼结中学担任英语老师的她对丈夫李良忠说。

  “你不适合!”丈夫担心她不能吃苦,劝她放弃。

  她并非不知道做一名特校教师担子有多重,并非不知道前方的征程有多坎坷,并非不知道这对亲人意味着什么。但她更清楚地知道,这是特殊学校孩子们的需要,是党和政府的召唤,更是自己的初心使然。自从走上三尺讲台的那天起,王红就暗下决心,要把自己的青春献给祖国这块神圣的土地,要把自己的一切献给祖国这些未来的花朵!

  为了山南的特殊教育事业,王红把对亲人的愧疚深深埋在了心里,把对前路的恐惧远远抛在了脑后,把博大无私的爱献给了一群即特殊又可爱的孩子!

  年暑假,她离开了曾经工作了9年的岗位,收拾行囊,赴内地开始接受特殊教育学习。

  第一次踏进特殊教育学校教室,学生不配合,瞪着眼睛愣愣地看着老师,一个学生还突然一拳打破窗户的玻璃。

  这一幕,她感觉自己仿佛来到了另一个世界,她抬头看着窗外的天空,似乎天空都变了颜色。

  随着学习的深入,一年后,她对这群孩子有了新的认识——“他们都是天使,内心是纯洁的,是可爱的、是善良的”。

  她更加坚定要在这条特殊教育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年,山南市特殊教育学校正式成立,她从普通教师成了一名合格的特殊教育工作者。

带着“爱”字去教学   她只为听到一声“老师好”

王红深爱着宝贝们,她最大的心愿就是让聋哑的孩子能像正常的孩子一样开口说话。

  “啊、啊、啊…..”普布丹增只会乱吼。

  年8月,刚从加查县来普布丹增没有任何语言基础。他成了王红听觉言语康复训练课的第一位学生。

  她多想听孩子叫一声:“老师好!”。

  几个月的听力言语康复训练,小普布却只能模仿她张张嘴,不知道怎么发声。十分的耕耘却没有换来一分的收获,王红自责、内疚,她深知小普布是多么渴望能够正常的说话,对着家里的镜子她释然了内心的苦涩。

  “要让孩子先感受到声带”她突然灵光一闪。于是,从那天起,她就将小普布的手放在自己喉咙上,让小普布感受到声带,把手放在她的唇边,感受口腔气流的变化。

  有一次,刚上完体育课的小普布,小手脏兮兮的就直接伸进了王红的嘴里,漫不经心的乱碰。她忍不住想吐,泪花在眼里打转,小普布着急了,手足无措间一声“老师好!”。那一瞬,王红留下了激动的泪水。

  一次又一次训练,爸爸、妈妈、老师、学校……一个个词组从小普布的嘴里蹦出,无数次,因小普布的进步,她落下幸福的泪水。

  现在小普布长高了,在语言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不仅能够用手语交流,还能简单的对话。

  现年7岁的拉姆央金,也开始步入了小普布的教学模式,开始背着鼓,做听力测试和训练。

  王红说:“希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更多的孩子能够走出一个人的世界”。

  除了个训言语康复课,英语课、唱游课王红同样用爱浇灌着希望。

  尽管准备充分的她十分卖力,换来的只是那十几双伴有几分木讷的目光,面对这样一群有耳不能听或有口不能言的孩子们,她用上所有的肢体语言,传达着自己的内心,教会孩子们要身残志坚,学会沟通,学会去面对社会,学会……

  “老师对我们非常好,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学生的洛桑曲珍说。

  带着“关心”去助人她值得一声“阿妈啦!”

  去年冬天,13岁的巴桑卓嘎第一次离开家,双目失明的她走进了特殊学校这个大家庭。

  第一天入校的巴桑卓嘎就牵动了王红的心弦。

  王红和孩子们一起住在宿舍,凌晨两点左右,寒气袭人,让人直打哆嗦,孩子们已然熟睡,可作为带班组长的她还是放心不下,决定带着生活老师再去查寝,怎料新来的巴桑卓嘎不见了!

  王红心想:她看不到应该不会走远。

  于是,她们挨个宿舍查找,匆忙的脚步声在楼道里不停穿梭。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王红的心也越揪越紧,“天气这么冷,孩子千万不要被冻着!”

  查到巴桑卓嘎住的隔壁宿舍,她们发现床上有两个孩子,王红心里一愣,把手电筒沿着手照到孩子的脸上。

  “是巴桑卓嘎!”

  孩子找到了,王红心里平静了下来。

  她们叫醒了睡熟中的巴桑卓嘎,怕孩子感冒,王红猛地脱下自己的外套,把带着体温的外套披在了小女孩的身上,把她抱回了宿舍。

  巴桑卓嘎说:“我上完厕所,摸着墙回宿舍,不知道走到哪里了,我摸到了床,感觉被子还是热的就躺下了……”

  王红视线模糊,微笑答道:“在这里,以后我们就是你的眼睛!”

  听到这里,巴桑卓嘎用手捂住了脸,强忍着不让泪水流出来。突然,她一把抱住了王红,一声“阿妈啦!”,王红的嘴唇颤抖着久久说不出话来。

  她们就这样抱在一起,直到巴桑卓嘎安心入睡,王红才悄悄地离开了宿舍,这时冻得瑟瑟发抖的双手和几声喷嚏声才提醒自己已在零下10多摄氏度的严寒中待了近一个小时。

  课余时间,她会和孩子们一起玩耍。

  吃饭时间,她会给智力障碍的孩子喂上一口热饭。

  同事王燕老师说:“她还结对帮扶了听力障碍的达珍,经常都给孩子买衣服,买鞋子,就像对自己的小孩一样好。”

  ……

  对孩子们点点滴滴的关爱,让她成了最受孩子们爱戴的王老师。

  除了关心学生,她同样关心着身边的同事。

  新的志愿者来了,她会带着他们熟悉环境,有同事医院探望,或帮忙代课,同事在工作上遇到困难,她也会尽自己所能伸出援手……

舍不下的师生情   她再难也要坚持下去

  “你还是去照顾丈夫吧,学校的事先交给其他老师。”校长罗布劝说着王红。

  去年,王红的丈夫李良忠突发重病,吐血晕倒,左边耳朵突然失聪,医院住院治疗。

  看到病床上的丈夫,王红心痛万分,可眼看“六?一”就要到了,而她又负责团少部组织和筹备活动。

  她知道很多孩子在没有进特校之前都不知道什么是儿童节,都期盼着属于自己的第一个儿童节。

  王红最终还是舍不下这群特殊又可爱的孩子,一边照顾丈夫一边工作,每次看完丈夫,她只能在离开的路上抹去眼泪。

  5点30,医院给丈夫喂下,再到学校上课,“三点一线”的生活最终还是把她累垮了。

  丈夫的病越发严重,医院建医院治疗,直到那时她还是不忍离开,在校长多番劝说下她才陪丈夫去了成都治疗。

  丈夫说:“我自己也是老师,特殊学校的孩子们更需要她,我理解她!”

  舍小家为大家,这就是王红。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王红每年与父母和孩子团聚的时间也总是那么短暂。

  王红的女儿读一年级时,学校要统计留守儿童,女儿问她:“妈妈,留守儿童可怜还是孤儿可怜?”

  “孤儿吧”王红心酸地回答说。

  “看吧,我就说留守儿童不可怜……”

  不能陪伴自己女儿成长,她把爱给了身边的“儿女”们。

  “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为孩子们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我会和其他老师一起,陪伴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王红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王红老师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特殊教育老师,勤于奉献、乐于奉献,她与其他老师一起为学校的孩子们营造了一个充满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罗布校长对王红也竖起了大拇指。

  没有轰轰烈烈的事,她的职业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但她更是一名党员,用行动践行者一名合格党员的承诺,用无声的爱给特殊孩子们传递快乐和社会的关怀、希望和身残志坚的信念。

  “这一生我会因自己的平凡而快乐!”

学生们集体说对王红说:王老师,我们喜欢你

赞赏

长按







































十月中科白癜风专家会诊
咨询白癜风专家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iongjiezx.com/qjji/126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