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2/25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历史上唐朝和吐蕃友好,唐太宗李世民允许请婚,于是文成公主作为汉藏人民友好的使者,带着少量侍女和卫士,在江夏王李道宗的护送下,于公元年从长安出发,不畏艰险,涉水翻山,向青藏高原进发。松赞干布也派碌东赞为专使,进入唐朝迎亲。并决定于公主途经路上,建筑城寨,以作纪念。公主经过藏族地区,一路播下汉藏两族人民的友谊种子,也教会藏族地区人民耕翻土地,安装石磨等伎术。公主进藏途中的功绩,广泛流传于青海、西藏各地。

文成公主是我国古代一位为汉藏民族团结和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伟大女性,至今仍受到汉藏人民的崇敬。但近年来,却经常看到一些贬低文成公主历史功绩、损害文成公主形象和崇高地位的文章,如文成公主是大唐打了败仗被迫和亲、入藏后地位平庸如丫鬟、文成公主地位不如尼泊尔公主,凡此等等,大有将文成公主打倒在地踏上一脚让她永世不得翻身的意味。针对于上述的历史事实,尤其分析一个问题的时候,不能光从单方面看问题。需从军事学、政治学、战略学、历史逻辑、文献资料等各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我们就从所谓大唐打了败仗被迫和亲这一论断进行分析,首先从军事学角度上分析,先说说唐朝与吐谷浑之间的战争,吐谷浑,是西晋至唐朝时期位于祁连山脉和黄河上游谷地(今青海)的一个古代国家。因其统治地区位于黄河以南,统治者又被封为“河南王”,在此建立年后,唐朝和吐谷浑之间的战争爆发了,在唐太宗的父亲唐高祖统治时期,吐谷浑由步萨钵可汗伏允领导下,周期性的入侵今四川和甘肃南部地区,双方没有超过半年的和平。年唐太宗当上皇帝后,这些入侵继续。尽管其频率似乎减少,在《资治通鉴》的记载中,只有两次:年吐谷浑袭击岷州(今甘肃定西);年,吐谷浑袭击兰州(今甘肃兰州)。据说,伏允在他晚年吐谷浑敌视唐朝的态度,是受他的大臣天柱王的影响。在年之前的某个时候,伏允似乎朝和平努力:派遣一名特使向唐太宗朝贡。但即在使者离开后,吐谷浑又开始攻击和掠夺鄯州(今青海省海东市)。唐太宗派特使到吐谷浑,谴责慕容伏允要把他召到长安觐见皇帝,伏允称病拒绝,但请求皇帝把一位公主嫁给他的儿子尊王。唐太宗同意,但下令尊王要亲自到长安和公主结婚。当尊王也称病拒绝时,唐太宗取消了这一婚姻。同时,伏允继续攻击兰州、廓州(今青海省海东市),又拘留唐使赵德楷。唐太宗派了一批特使到吐谷浑商讨此事,又传召吐谷浑使者,亲自同他们进行商讨。伏允仍然没有让步。

绿度母,文成公主化身

年秋天,在契苾、党项部落的协助下,唐太宗左骁卫大将军段志玄为西海道行军总管、左骁卫将军樊兴为赤水道行军总管,率领唐军讨伐伏允。段志玄取得小的成功后,吐谷浑军队开始躲避唐军,拒绝与唐军作战。但唐军撤退后,吐谷浑再攻凉州(今甘肃武威)。

当吐谷浑再攻凉州后,唐太宗终于下令大举攻击吐谷浑。他想派大将李靖指挥,但考虑到李靖63岁的高龄,迟迟没有决定。然而,当李靖听说后,他主动请命,唐太宗很高兴,十二月,以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兵部尚书候君集为积石道、刑部尚书任城王李道宗为鄯善道、凉州都督李大亮为且末道、岷州都督李道彦为赤水道、利州刺史高甑生为盐泽道行军总管,辅以突厥和契苾部队,大举讨伐吐谷浑。

年夏,唐军开始反击吐谷浑军,经李道宗对伏允取得一些小的胜利后,伏允又使用了与对付段志玄相同的策略,焚烧草地逃走。李靖绝大多数下属认为,没有足够的牧草,进行远征是一种冒险,并表示撤军。但侯君集表示反对,指出这是摧毁吐谷浑的机会。(《新唐书·侯君集传》记载),李靖采用侯君集策略,分部队为两支,李靖自己和薛万均、李大亮进击西北,侯君集和李道宗进击西南。两路都取得成功,只有一次战斗中,薛万均和他的弟弟薛万彻中了吐谷浑陷阱而几乎被杀,幸亏契苾何力的救援,才保住一命。最终李靖得知伏允的位置,击败他的残余势力,伏允败走。贵族拥立伏允和妻子隋朝光化公主的大儿子大宁王慕容顺为主,慕容顺一直反感自己没有被立为王储,他杀害了天柱王,投降唐军。伏允逃亡中,被部下所杀。唐太宗以慕容顺为西平郡王、趉故吕乌甘豆可汗(甘豆可汗),接替伏允。到了这时,战事结束了,战事结束后,就该如何善后了。公元年,唐太宗以诺曷钵为河源郡王、乌地也拔勤豆可汗(勤豆可汗),这时,可以说,吐谷浑成为了唐朝下的一个属国(类似于明清时期,朝鲜半岛的地位一样)。也许很多人会认为我跑题了,但其实不是。想要了解后面的史实,其实和这一段史实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下面该吐蕃军队登场了。

松赞干布于贞观八年(年)遣使与唐朝修好,唐朝也派臣入蕃。贞观十年(年),松赞干布派专使去长安请婚,唐朝不允,这其实显示出了以前统治者的不屑一顾。冯德遐(唐朝入吐蕃使者)几乎在同一时间到吐蕃。到这个时候,松赞干布知道,在过去,东突厥和吐谷浑可汗娶了内地的公主,因此派了一位特使陪同冯德遐回京进一步表示敬意,并请唐朝同意公主和亲,唐太宗拒绝。当吐蕃使者回到吐蕃,他告诉松赞干布唐太宗最初是同意求婚的,但诺曷钵访问唐朝,在他的干预下,导致了唐太宗的拒绝。松赞干布在愤怒中攻击吐谷浑,占领了吐谷浑大部,迫使吐谷浑人逃到了青海湖以北。就在此时,公元年,松赞干布率军直逼唐朝的松州(今四川松潘),又派使者前往长安威胁唐太宗,声称若唐朝不答应和亲,吐蕃便要大举入侵唐朝。唐朝的松州都督韩威率军迎战,被吐蕃击败。(新唐书卷上记载太宗贞观八年,始遣使者来朝,帝遣行人馮德遐下書临抚。弄贊聞突厥、吐谷渾並得尚公主,乃遣使賫幣求昏,帝不許。使者還,妄語曰:天子遇我厚,幾得公主,會吐谷渾王入朝,遂不許,殆有以間我乎?弄贊怒,率羊同共擊吐谷渾,吐谷渾不能亢,走青海之陰,盡取其貲畜。又攻党項、白蘭羌,破之。勒兵二十萬入寇松州,命使者貢金甲,且言迎公主,謂左右曰:公主不至,我且深入。都督韓威輕出覘賊,反為所敗,屬羌大擾,皆叛以應賊。)双方第一回合,唐朝军队败了下来。

但是唐太宗毕竟不是等闲之辈,这时唐太宗派候君集为当弥道行军大总管指挥5万军队,执失思力、牛进达、刘简协助,援救松州。与此同时,吐蕃军正在围困松州的首县-嘉诚(今四川松潘),但唐军先遣部队在牛进达指挥下,打败了吐蕃军。至此松州之战终于落下了帷幕。可以说双方互有胜负。比分打成了1比1.停战休息。

战事结束后,唐太宗李世民也感受到了吐蕃也不是等闲之辈,竟敢攻打大唐的地盘,同时唐太宗也无力西征去攻打吐蕃,于是唐太宗使用了他的看家本领,积极防御、以战止战,用羁縻(《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解释说:“羁,马络头也;縻,牛蚓也”,引申为笼络控制。实行羁縻政策的地区名义上从属朝廷,实际由当地原住民首领自行统治。唐朝对西南、西北等少数民族采行羁縻政策,承认当地土著贵族,封以王侯,开放贸易。宋、元、明、清几个王朝称土司制度。)与武力的方式安抚四方。同时决定将文成公主(宗室女,非唐太宗亲生)远嫁吐蕃,所以从军事学、政治学、历史逻辑的角度分析,由于双方打成了平局,唐朝作为大国,也不能长期的进行这种无休无止的战争。也显示出了唐太宗的一种无奈。

此后唐太宗在位期间,唐朝与吐蕃没有发生任何冲突。贞观二十一年(年),当唐军攻打西域国家龟兹的国王白诃黎布失毕时,唐太宗就征用了吐蕃军队。贞观二十二年(年),当唐使王玄策被困在政治动荡印度时,王玄策要求吐蕃和尼泊尔援助,贞观二十三年(年),吐蕃和尼泊尔战胜了印度妄图加害王玄策的国王阿罗那顺。唐高宗即位后,册封松赞干布为西海郡王、驸马都尉。这可以说和文成公主的远嫁都是有关系的。凸显出了文成公主的历史功绩。下面就说说文成公主的历史功绩。

从建设大昭寺这一工程上看,我们可以看到文成公主的聪明才智。她懂得天文地理,运用星象学和金、木、水、火、土五行之说,观察天象地气。认为拉萨地形若母夜叉仰队,凶相毕露,不利于创基立国,应建寺庙以镇之。她认为卧措乃母夜叉之心脏,湖水是女妖的血液,应建庙以镇其心脏。公主又根据五行相承相克的理论,献策于松赞干布,认为庙宇工程,宜用白山羊背土填湖,松赞干布对公主意见,言听计从。于是在公元年。大昭寺的工程便破土动工。这一填土建寺的工程,是拉萨历史上第一大建筑工程。经过包括填湖在内二年的施工,在卧湖上终于矗立一座宏伟的庙宇,这就是流传至今的大昭寺。据很多史书记载,在建造大昭寺的同时,在卧湖西北沙地上由从长安召来的工匠为公主自己佛尊建造一座完全仿照唐朝格式的庙宇—小昭寺。人们把山羊背土的行动,用其藏语之音—山羊为“惹”,背土之土称为“刹”—命名这座规模宏大的大昭寺;又因为当时卧湖上矗立了如此巨大的建筑物,成为这个王都的突出标志和象征,故人们又把“惹刹”赐给这座都城,当时汉文把“惹刹”音译为“逻些,故拉萨的前身史书称为“逻些。

文成公主是一位信佛的人,她跋山涉水携带佛像到西藏,本身就说明她对佛教的虔诚。松赞干布大力推广佛教,在政治上,由于佛教的教义比吐蕃原先信奉苯教更适合松赞干布的统治需要,他借助君权神授的思想,不论大臣还是贵族,都得听命于赞普,无条件地服从。这一点对巩固王权,树立赞普的绝对权威,极为有利,于是,他极拥护文成公主提倡崇信佛法的主张。这是松赞干布推崇佛教的一个主要原因。另一方面,佛教主张轮回报应,善恶具报,贫富贵贱,前世所定,君臣、百姓之位,乃前世积德多寡而成,并非人的意志能够改变等,这就为统治者宣扬等级不可逾越的思想找到理论根据。这一点,也是松赞干布热心推广佛教的主要原因。

公元年所立的唐蕃同盟碑(也称长庆碑或甥舅同盟碑),此碑立于大昭寺门前,唐柳下,碑中有这样的记载’,.··…冬十月十日两方登坛唐廷主盟,又盟于吐蕃拉萨(藏文)东哲堆园……”此碑在汉藏历史上都有深远影响,从此,“拉萨”之名,流传至今不更。

文成公主带进藏的东西很多,除了释逸牟尼佛像外,还有各种珍宝,金玉书厨,科经卷三百六十种,以及装饰、细缎、饮料等,最可贵的是她还带来建筑与工艺六十种,诊断法五种,医方四百余个,医疗器械等。文成公主进藏,带来的文化艺术、科学技术、医药卫生等宝贵著作,的确是一次大规模的经济文化交流。

公主到西藏以后,见这里有许多湍急溪流,便令人在小河上安装碾磨,利用水力粉碎青棵,既节省劳力,又使粮食碾成粉未,便于进食。吐蕃人民见之甚喜,很快接受这种先进技术。松赞干布见这种技术对促进吐蕃经济发展有利,便派藏人进入唐朝求来技工,广泛推广。

据《贤者喜宴》记载:公主进藏时随身带有骡、马、骆驼等百十驮傲牲口(属于嫁妆物),驮有许多文史资料,医学、历算书籍,还有大量佛经等。同时带来了蔬菜、谷类等种子,又带来了建筑,酿米酒等先进技艺和唐代音乐舞蹈等艺术,这些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对促进吐蕃的经济文化发展,加强汉藏人民的友好关系起着积极的作用。

公元年,公主去逝,当时唐朝与吐蕃战火未灭,吐蕃仍为公主举行隆重的葬礼。并和松赞干布合葬于琼结(今山南琼结县)的藏王墓中。文成公主由于深受吐蕃人民的热爱,她死之后,专门有较详细的记载,在藏文史书里,对妃后丧葬事宜,从来是不记载的,唯文成公主例外。

所以不管文成公主是否是因为唐太宗的无奈而远嫁西藏,这个问题继续留给史学界和后世去争论。但她的功绩将永远是不能被抹杀和遗忘的。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白癜风治愈
白癜风哪里治疗的最好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iongjiezx.com/qjfz/1030.html

------分隔线----------------------------